送李浩复永宁

对酒击长剑,男儿重横门。

行骑紫缰马,笑结曼胡缨。

常思肝胆沥,竟未嫖姚识。

时来激忠愤,身与鸿毛掷。

尔今年少才堪数,远逐旌麾在行伍。

幕下还教重阿朦,军中已见留孙楚。

七闽自是古秦封,今日温陵镇尚雄。

时平瘴海无边警,天尽琉球见远峰。

往来射猎寒沙碛,住久翻忘异乡陌。

紫荚花深骑影迷,刺桐叶暗炊烟积。

昨日单车奉檄归,过门应得访庭闱。

暂随旅雁云边落,又逐征帆海上飞。

燕然北去南交趾,石刻铜标今尚尔。

为报边头将士知,丹青好在云台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的《送李浩复永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浩的壮志豪情和边疆生活的描绘。首句“对酒击长剑”,以饮酒舞剑的场景展现男儿的豪迈气概。接着写李浩出行的威武形象,“行骑紫缰马,笑结曼胡缨”,紫缰马和胡缨的细节描绘出他潇洒的军人风采。

诗人感慨李浩虽有英勇之心,但未得像嫖姚将军那样扬名立万,“常思肝胆沥,竟未嫖姚识”,流露出对英雄未被赏识的惋惜。然而,李浩仍能激发忠愤,视死如归,“身与鸿毛掷”,显示出他的坚定决心。

接下来,诗人赞美李浩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将追随将领征战沙场,“尔今年少才堪数,远逐旌麾在行伍”。他在军中的表现如同阿蒙和孙楚般出色,赢得了尊重。福建温陵之地,历来是边防要地,今日依然雄壮。

诗中描述了边疆的生活,既有射猎的豪情,也有对故乡的思念,“紫荚花深骑影迷,刺桐叶暗炊烟积”,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景。最后,诗人以李浩奉命归家和再次出征的场景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边疆将士的激励,提醒他们铭记历史功绩,期待他们的事迹能在云台之上永载史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既赞扬了友人的英勇,也描绘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美,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书三山奇观图

七闽山水多奇胜,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茆于此中。

荒城野水行人度,细柳青榕旧宫路。

浮世空歌逐鹿时,断矶不辨屠龙处。

忽从图画见三山,正在无诸故垒间。

丽谯官署人烟积,塔庙琳宫野照閒。

琳宫塔庙相辉映,平远清泠海天迥。

落叶霜传鸟外钟,垂萝月隐烟中磬。

东城西郭骑纷纷,旌节朝朝候使君。

谁拂尘衣访仙迹,独淩三岛望孤云。

形式: 古风

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西峰塔影连青汉,天半铃声度飞雁。

朝散灵花世界香,夜悬灯火星河烂。

此僧年少著袈裟,手持木杖口楞伽。

身寄空门如槁木,心将秋水植莲花。

两峰宴坐谈空寂,何事家山动遥忆。

定里啼乌返哺声,别时春草忘忧色。

学道由来不顾乡,道成应复念高堂。

衲衣暂借斑斓舞,寿酒唯倾般若汤。

清风溪上回轻舸,红叶吹霜向人堕。

愿结三生石上期,只恐他生复无我。

此别悠悠几日逢,回风暮雨送行踪。

孤云野鹤悠悠去,目断金鳌一片峰。

形式: 古风

送华石上人还樵阳西塔

金天向西多佛祖,宝筏东来多梵语。

直指单传悟者稀,沙门衲子徒辛苦。

初闻祇苑布黄金,复有袈裟入少林。

夜雪齐腰将见性,霜刀落臂始安心。

西峰法侣多僧气,曾与空门掌书记。

半偈应超最上乘,万缘只合西来意。

白云乡馆去迟迟,忆得从前别母时。

今日重寻故园树,几回落叶又抽枝。

秋风野水黄花路,浮世相逢偶相聚。

玄度清谈不复期,道林笑别知何处。

去去沧波难重陈,青山明月与谁邻。

连天塔影空青外,唯将法雨谢时人。

形式: 古风

题会稽吴汉津远游卷

骥足小千里,鹏飞搏九州。

唯应星轺使,得以穷周游。

騑騑四牡今何往,秦汉山川古风壤。

圣主恩绥下国时,王人位列诸侯上。

官船昨夜广陵秋,二十四桥闻棹讴。

长淮柳色迷津吏,一片扬州带驿楼。

单车又发闽关道,九曲溪山旧来好。

沈剑波深历历云,钓龙矶断青青草。

君不见主父西游久不归,苏秦金尽故交稀。

宁持使节衔君命,出入臣藩复帝畿。

春风太液花如雾,夜月瀛洲访仙侣。

白下亭西卖酒家,凤凰台北吹箫处。

故园迢递会稽山,镜水仙舟也梦还。

若使功成拂衣去,此心长在五云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