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六月二十八日苇湾观荷同幼遐前辈

幽路入花天,闹红深、恰共中仙乘兴。

花外小红亭,无人到、亭外绿荫千顷。

疏烟淡日,木兰愁绝馀香凝。

惜起青黄憔悴叶,曾共袅婷窥影。

无边香色年年,算鸳鸯、惯识枝交蒂并。

年少冶游心,飘零后、禁得万蝉悽哽。欢娱谩省。

碧云日暮颇黎冷。

十二回阑肠断处,依约淩波来凭。

形式: 词牌: 南浦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荷花盛开的画卷,诗人况周颐以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步入幽静的小径,邂逅了热闹的花海与仙子般的美景。"幽路入花天",形象地展现了小径通向繁花似锦的天地,"闹红深"则渲染出荷花盛开的热烈与喧闹。

"花外小红亭",点出一个静谧的角落,尽管人迹罕至,但四周绿意盎然,为这美景增添了几分宁静。"疏烟淡日,木兰愁绝馀香凝",通过淡淡的烟雾和阳光,烘托出荷花的香气和凋零的木兰花,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惜起青黄憔悴叶,曾共袅婷窥影",诗人惋惜那些青黄相间的残叶,它们曾见证过荷花的娇艳与生机。接下来,词人感叹岁月流转,"算鸳鸯、惯识枝交蒂并",暗示着鸳鸯也熟悉荷花的生长习性,如同年复一年的香色。

然而,"年少冶游心,飘零后、禁得万蝉悽哽",诗人借蝉鸣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游乐生活的追忆,以及如今漂泊后的感伤。"欢娱谩省",欢乐的时光已成过往,"碧云日暮颇黎冷",傍晚的冷寂更添凄凉。

最后,"十二回阑肠断处,依约淩波来凭",诗人的心绪在回忆与现实间徘徊,仿佛荷花仙子仍在水面上轻轻凭依,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思念。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生动展现了夏日荷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5)

况周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 字:夔笙
  • 籍贯:况古
  • 生卒年:1859~1926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前词意犹未尽再呈幼遐前辈

正是撩人天气也,可怜云淡烟轻。

闹红深处见娉婷。花光人影,分占十分清。

画里归来愁亦好,何须夜饮秦筝。

他年记取小红亭。小红亭外,高柳万蝉声。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莺啼序

轻荫半湖翠罨,想临妆媚妩。

镜奁远、一抹愁痕,闹红谁在深处。

谩幽憩、银笺按拍,凉蝉唤入花间去。

甚香风、别样温柔,淡摇洲渚。

故故来迟,傍柳画舸,似淩波未许。

翠堤外、人各天涯,曲阑应向凝伫。

只娉婷、红衣倒影,记愁绝、中仙说与。

露房擎、青子离离,为谁心苦。

菱花自小,苇叶长愁,紫萍是坠絮。

问并作、几多红怨,画里回首,却又盈盈,未开刚吐。

芳尘去后,蘅皋悽断,非花非雾情何极,锦鳞多、恨字难分付。

凉云十里,鸳鸯不是催归,有人玉鞯愁驻。

逢花最惜,见说为花,便有花暗妒。

向此际、揭天丝管,踠地帘栊,一任微波,鉴人幽愫。

风裳水佩,罗衣纨扇,年年花好人易老,望蓬山、肠断花知否。

踏摇细桨声中,路入疏烟,似闻怨语。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念奴娇.忆南湖旧游用朱小岑先生依真飘帛塘观荷韵

长卿游倦,恰年时、画里都是愁中。

湖上大堤堤上路,天涯见说能通。

流水三生,淩波一霎,娇眄隔香红。

垂杨踠地,那时亭北阑东。

谁念芳字题残,红牙拍遍,换羽更移宫。

目送横塘天样阔,香雾何事惺忪。

一叶颦秋,万花妆晚,肠断到东风。

鸳鸯在否,梦云犹带疏钟。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高阳台

旧苑鸦寒,荒皋雁瘦,吴霜正染青袍。

载酒江湖,十年吹断琼箫。

玉梅花下相思路,算而今、不隔三桥。

怨良宵,满目繁华,满目萧条。

红笺枉费珍珠字,甚江关词赋,不抵金貂。

门外垂杨,要他来繫征桡。

金尊自倒休教劝,怕天涯、回首魂消。

碧迢迢,玉宇琼楼,绛鹤难招。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