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澹然无所著,暂走世间尘。
罗汉来东土,将军现后身。
语香清净法,心苦乱离春。
曾得拈花意,纵横变化新。
这首诗《赠僧》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赠僧”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僧侣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澹然无所著,暂走世间尘。”描绘了僧人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状态,他们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只是暂时地涉足红尘,体现了佛教中追求解脱和超越的精神。
接着,“罗汉来东土,将军现后身。”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僧人比作从东方来的罗汉和曾经的将军化身,强调了僧人过去可能有过世俗的身份和经历,但如今已放下一切,投身于修行之中。
“语香清净法,心苦乱离春。”这里描述了僧人在言语中传递的佛法之香,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尤其是在面对人间的离别与变迁时。这反映了僧人不仅要面对内心的修行,还要在俗世中传播佛法,帮助他人。
最后,“曾得拈花意,纵横变化新。”这句话引用了佛典中的“拈花微笑”的故事,象征着僧人曾经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并能以新的视角和方式去理解和实践佛法,展现出其智慧与创新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僧侣们在世俗与修行之间寻求平衡的敬仰之情。
不详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
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
死亦乌可已,丹心阐大猷。
恭承父母教,用剪国家仇。
日破四洲夜,天开六幕秋。
终当见行事,不与世同流。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雨晨辉朗霁,一碧湛无垠。
草木新容净,林峦远意分。
海生东出日,天散北飞云。
却喜风犹竞,微凉透夏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