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再和文叔》由宋代诗人周行己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人生、事业与友情的深刻思考。
首联“事业功名看百年,千杯醉墨谩张颠”,诗人以“百年”与“千杯”对比,表达了对功名与酒醉之间虚实的感慨。一方面,追求事业与功名被视为长久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借酒浇愁似乎成了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这里,“谩张颠”借用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典故,暗喻在酒醉中寻求解脱的心态。
颔联“关西夫子时方弃,稷下诸儒谁与传”,通过“关西夫子”的典故,可能暗指孔子或儒家思想,而“时方弃”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忽视或排斥。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谁能继承并传播儒家思想呢?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与文化传承的忧虑。
颈联“契阔十年才道旧,间关千里又言旋”,描述了长时间的分别后重逢的情景,以及随后又要离别的无奈。其中,“契阔”意为久别重逢,“间关”形容道路崎岖,两者结合表达了相聚与分离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这一场景,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哀愁。
尾联“飘萍断梗无根柢,愁唤羸童理破鞯”,以“飘萍断梗”比喻自己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与断木,没有固定的根基,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同时,“愁唤羸童理破鞯”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疲惫的孩子正在整理破旧的马鞍,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劳碌。整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综上所述,《再和文叔》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环境以及友情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