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闻抱珠二妹将北上,赋诗赠之,意犹未尽,复填此解

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

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

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

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充满了哀愁与不舍。词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风落梧桐、雨残蕉叶,巧妙地比喻了离愁别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十栽论交"表达了深厚的友情,而"西风吹送行舟"则暗示了友人的离去,情感深沉。

"绿窗生小同心伴"一句,以绿窗和小伴象征着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问何因、去也难留"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解和不舍。"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倚楼远眺的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下片中,“阳关岂料频频唱”引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担忧。“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增加了离别的伤感。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中的“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传统习俗,意味着离别与希望重逢;“者番细语绸缪”则描绘了临别前的深情对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最后,“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跨越现实的距离。“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对相聚的渴望,即使等待一年也如同度过了三个秋天那样漫长。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82)

俞庆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菊对芙蓉.即事寄修梅

春雨分襟,秋风忆远,情如弱柳千条。

掩银屏露冷,凉透丛蕉。

鸿声嘹唳虫声杂,伴窗前、落叶萧萧。

当时回首,曲阑双倚,慢品琼箫。钗盟镜约难抛。

倚珠帘清影,红烛同烧。怅天涯何处,愁逐江潮。

炉烟影里低相祝,祝明春、聚首花朝。

凭高无语,水重云复,掩断归桡。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拍阑干

沉吟眉黛。连朝情绪真无奈。六曲屏山帘一带。

才罢晨妆,力弱还思睡。

有时小立红阑外,絮问檀奴,因甚无聊赖。

腰肢都道新来改。镇日恹恹,底事翻成懒。

傍人私语侬难解,不信今春芳草,宜男曾佩。

形式:

临江仙

帘幕几重亲放好,摊书低拥银灯。

之无粗识悔今生。秋深风自急,香冷火犹温。

百样思量都已遍,人生何苦钟情。

青山它日葬愁痕。红梨花一树,消受月黄昏。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浣溪沙.七夕寄抱珠

花里星河隐碧天。针楼瓜果又当筵。

秋风消息自年年。

无那情怀银烛底,有情明月玉阶前。

思君今夕不成眠。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