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八十七)

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

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

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体。

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文字有生灭,无相宛然尔。

形式: 偈颂

翻译

孙子不如儿,一皮较一皮。
坐禅更能修,比读书有用。
研读文章却不懂深意,舍弃母亲去侍奉姨妈。
姨妈象征凡俗,母亲代表佛法。
凡俗身体如文字,佛法融入无为的境界。
文字有生有灭,无相的状态依然清晰。

注释

孙子:指儿子。
儿:指儿子。
坐禅:佛教修行方式,静坐冥想。
经:佛经。
色身:世俗的身体。
阿娘:母亲。
法体:佛法的体现。
文字:比喻世俗之事。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生灭:事物的产生和消亡。
无相:没有固定形态或形象。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哲学思考。开篇“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关系的超脱态度,将亲情关系相比较,以此强调佛法修持的重要性。紧接着,“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则直接点出了禅修的至高无上,以及对佛经的阅读比起有目的的行为更为优越。

中间两句“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则是说在追求文字知识时忽略了深层次的道理,而选择去追随(阿姨)那些能够引导我们通向佛法真谛的人。这里的“阿姨”和“阿娘”分别象征着色身(形相)与法体(真理),暗示修行者应该超越表象,求索更深层次的法理。

结尾两句“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文字有生灭,無相宛然尔”进一步强调了色身乃是文字所构成的假象,而真实的佛法则是在无为的自然状态中体现的。同时,它也指出了文字(世间知识)终究会随时间而变化消失,而真正的无为之理永恒不变。

整首诗偈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禅宗对于修行、佛经与世俗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八十八)

心王不了事,却被六贼使。

共贼作火下,无由出生死。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诗偈(其八十九)

佛教本无妄,句句须论实。

尅己饶益他,俗所谓阴骘。

遮莫是天王,饶君宰相侄。

世间有贵贱,业力还同一。

语汝富贵人,贫儿莫欺屈。

习重业力成,翻覆难得出。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九十)

别人终不贱,别宝终不贪。

祇今担铁汉,不肯博金银。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九十一)

有男不肯婚,有女不肯嫁。

父子自团栾,共说无生话。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