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杂诗(其一)

终古垂杨色,春来似画图。

烟花正南部,盗贼已东都。

四帐冷秋月,十宫平绿芜。

至今涡水上,流恨失头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广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终古垂杨色”,以“垂杨”为切入点,勾勒出扬州城边那绵延不绝的杨柳,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这绿色的风景始终如一,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恒常。接下来,“春来似画图”一句,将季节的变换与扬州的美景联系起来,春天到来时,整个城市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烟花正南部,盗贼已东都。”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描绘了南部烟花的繁华景象,另一方面暗示了政治动荡,盗贼横行的局势,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与变迁。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扬州作为江南重镇的独特魅力,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忧。

“四帐冷秋月,十宫平绿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扬州在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秋月之下,帐幕空旷,显得格外凄凉;而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荒草丛生,一片萧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最后,“至今涡水上,流恨失头颅。”这一句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高潮。涡水之上,流淌的是历史的哀怨与遗憾,是失去的头颅,象征着无数英雄豪杰的牺牲与悲壮。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扬州的历史地位,更是对那些为国捐躯之人的深切怀念,蕴含着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扬州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历史厚重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广陵杂诗(其二)

繁华关地脉,剥复见天心。

彻夜金银气,摩空车马音。

铜山家万户,绮食宴千金。

谁识淮南客,閒从局外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广陵杂诗(其三)

小作扬州梦,时因载酒过。

但闻花叹息,似有鬼清歌。

城郭黄流近,楼台暮气多。

讨春何限好,其奈晚秋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钱百泉杂感(其一)

先生执拂谈经处,坐觉凉秋六月生。

多少聚嚣门外客,一声钟后更无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钱百泉杂感(其四)

泠泠二十五条弦,韵入江峰何处边。

一片渡江明月夜,更谁能识孝廉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