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碛滩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上的船只刚驶上滩头,滩头的水流正汹涌澎湃。
船夫奋力与激流搏斗,水流的力量试图阻挡船只前行。
忽然间,水流像琉璃破裂,又像冰雪喷涌而出。
最终,水流变得驯服,低伏在船底流过。
早晨出发时,我们离开了满是河流的区域,已经过了十几个这样的滩头。
只听见浪花喧闹,却没看清水流的样子。
回头看到后面的船只,才偶然发现了一些奇特之处。
从这里到三衢,还有三四处这样的滩头等待我们经过。

注释

江船:江上的船只。
初上滩:刚刚开始上滩。
滩水:滩头的水流。
政勃怒:正强烈地动荡。
船工:船夫。
水斗:与水流搏斗。
拦船住:阻挡船只前进。
琉璃:形容水流清澈如琉璃。
破碎:破裂。
冰雪:比喻水流的急促。
迸吞吐:喷涌而出。
水柔伏:水流变得柔和。
低头船底去:水流低伏在船底流过。
朝来:早晨。
发盈川:从满是河流的地方出发。
但闻:只听见。
浪喧阗:浪花喧闹。
未睹:没有看到。
水态度:水流的样子。
却缘:却是因为。
看后船:回头看后面的船只。
奇处:奇特之处。
犹有:还有。
滩四五:三四处滩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激流险滩中行进的情景,展示了船工与水的斗争以及最终战胜自然力的壮观场面。通过对比琉璃和冰雪的脆弱与坚硬,以及它们被激流击碎的瞬间,诗人强调了水力之猛烈,同时也表达了人类智慧和勇气在面对大自然时所展现出的力量。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这两句表明了行船过程中的时间流逝以及克服困难的次数,由此可见诗人对于旅途经历的深刻体验和记录。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这几句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传达了在激流中航行时的紧张与兴奋,以及偶然间捕捉到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暗示了前方仍有许多险滩等待挑战,但诗人并未表现出畏惧之情,反而显得坚定和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以及船工与水的斗争场面,展现了诗人的豪放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开拓进取、战胜困难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兰花五言

护雨重重膜,凌霜早早春。

三菲碧弹指,一笑紫翻唇。

野竹元同操,官梅晚卜邻。

花中不儿女,格外更幽芬。

形式: 五言律诗

兰溪女儿浦晓寒

前年寒早热亦早,去年寒迟热亦迟。

何曾寒暑有迟速,通融三年那兑支。

人生何必早得意,芍药荣时牡丹瘁。

荣枯迟速一笑休,顺风今日好行舟。

形式: 古风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形式: 七言绝句

出蛱二首(其一)

朝来入峡闷船迟,也有欣然出峡时。

山色亦如人送客,送行倦了自应归。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