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

汉体昔年称北地,楚风今日满南州。

可成雅乐张瑶海?且剩微辞戏玉楼。

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子龙的诗《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以仙才与文苑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方密之的赞赏和对文学衰微的感慨。首句“仙才寂寞两悠悠”,以仙人的寂寥比喻方密之的才华未得施展,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惋惜之情。次句“文苑荒凉尽古丘”则描绘了当时文坛的冷清,暗示了文学传统的式微。

第三句“汉体昔年称北地”,将方密之的才情比作汉代文学的北地风格,赞扬其深厚的文学底蕴。第四句“楚风今日满南州”则借楚文化象征南方的文学风尚,暗示方密之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五、六句“可成雅乐张瑶海?且剩微辞戏玉楼”进一步赞美方密之的诗歌才华,认为他的作品足以提升文学境界,如同瑶池中的雅乐,或在玉楼中留下巧妙的词句。最后一句“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表达了诗人对于枯燥无味的时世文字的厌倦,而对方密之的诗才则寄予了如画三秋般的清新与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寓含了对文学衰落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形式: 古风

山花子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诉衷情令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