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注释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杜鹃。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
”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鉴赏

这首词以春雪中的兰花为题材,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开篇“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以疑问起笔,描绘出春深时节龙山飘雪的奇景,暗寓时光流转,美景不再。

“解佩凌波人不见”引用神话传说,暗示所爱之人如仙子般难以寻觅,芷珠宫阙的描绘更增添神秘与失落感。“楚殿烟微,湘潭月冷”通过环境渲染,表达对昔日繁华景象的追忆,以及对眼前凄清的对比。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借幽谷杜鹃的啼鸣,寓示时光流逝,佳人不再,词人心中充满忧虑。“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回忆起往日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份深情通过“同心千结”的比喻得以展现。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描绘了佳人离去后的寂寥,而“空赠金跳脱”则表达了词人对无果之爱的遗憾和无奈。最后,“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以洛水为背景,词人期待在下一个佳节再次寻觅那失落的芳踪,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春雪兰花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谒金门.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夜泊

此地知何处,扁舟系小亭。

孤村低卧水,野屋大于瓶。

却少犁锄乐,尚余锋镝腥。

白头万里客,仰愧老人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