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居少四邻,槠叶半为薪。
野色生遥念,空江滞此身。
风涛春忆越,亲旧晚游秦。
独拟寻鸡犬,云萝挂葛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首句“山居少四邻”,点明了环境的孤寂,远离尘嚣。接着“槠叶半为薪”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需依赖自然资源维持生活。
“野色生遥念”,诗人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色,思绪飘远,可能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空江滞此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被束缚于山中的孤独与无奈。
“风涛春忆越,亲旧晚游秦”两句,通过回忆过往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这里的“越”和“秦”分别指古代的两个地区,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不同的文化。
最后,“独拟寻鸡犬,云萝挂葛巾”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场景,希望能在山林间过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与鸡犬相伴,以云萝和葛巾装扮自己,追求一种简朴而和谐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和对现实的无奈。
不详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揉蓝染钓缗,欲老此江滨。
九日寒泉水,他年白发身。
邻州曾约客,别业未归人。
嗅菊知吾事,那能更问津。
杨柳远天色,野风来水涯。
异乡同梦客,今雨故人家。
越树夜啼鸟,禹陵冬落花。
悠悠江海意,为尔鬓先华。
湘草碧于水,王孙尚此留。
一身行万里,双鬓集诸愁。
月落岳云曙,龙逃海雨秋。
可能无事业,相见竟悠悠。
频年感烟草,荒冢几人耕。
吴楚逢寒食,山村见独行。
天阴月不死,江晚汐徐生。
到海征帆影,悠悠识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