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其四)

陈年古屋瓦浮虚,穿漏时将被覆书。

集谢曾陪上相后,映孙难忘秀才初。

砖花似镂多奇异,檐柱如排少阔疏。

吏卒报衙天未晓,老身牵强类冠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古老的房屋瓦片轻浮,时常有遗漏,覆盖着书籍。
回忆起当年陪伴宰相之后的日子,映入眼帘的是初识秀才的景象。
砖雕图案仿佛精心雕刻,奇特而多样,屋檐柱子排列稀疏宽绰。
清晨吏卒报到衙门时天还没亮,我这老身子勉强支撑,如同猴子戴帽般滑稽。

注释

陈年:形容历史悠久。
古屋:古老的房屋。
瓦浮虚:瓦片轻浮。
被覆书:覆盖着书籍。
集谢:指过去的经历或回忆。
上相:宰相。
映孙:回忆起孙某。
秀才初:初识秀才。
砖花:砖雕图案。
镂:雕刻。
奇异:奇特。
檐柱:屋檐柱子。
阔疏:稀疏宽绰。
吏卒:官府差役。
报衙:报到衙门。
天未晓:清晨天还没亮。
老身:自称,指老人。
牵强:勉强支撑。
类冠狙:像猴子戴帽子一样滑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情景。开篇"陈年古屋瓦浮虚,穿漏时将被覆书",通过对旧屋颓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与事物沧桑的意境,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接着"集谢曾陪上相后,映孙难忘秀才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珍视。在这句话中,“集谢”指的是归隐田园的生活,而“上相”则是指高官显贵之位。这里通过对比,显示出诗人更倾向于隐逸生活,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

"砖花似镂多奇异,檐柱如排少阔疏"这两句,则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美好景象。通过对砖花和檐柱的精致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恬静自得、不以物喜的精神状态。

最后"吏卒报衙天未晓,老身牵强类冠狙"一句,则是诗人在早晨听闻官府传递命令的声音,感慨自己的年迈体弱,只能勉强效仿那些还能负担职责的人。这里流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个人力量有限的无奈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世俗的态度,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今岁鏖寒亦大难,裁裘制褐费无端。

旋添酒兴嫌工正,旁索诗材喜稗官。

见晛未消亭午待,加霜更洁翌朝看。

遥怜扫巷欢娱辈,大体何知小体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腊中三白瑞非虚,不虑无冰鲁史书。

薹长新蔬蒙赐后,根舒宿麦受恩初。

凭陵败絮寒能重,扑蔌斜窗晓渐疏。

林杪穷猿应禁口,猢孙乞食向公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不用韩非骋说难,异同坚白谩多端。

恍迷千界现梵国,骈集万妃驱女官。

要得彘生将罟没,恐他鼍怪作城看。

道人宴坐蒲团上,外景常如内景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九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家乡千里隔千岑,想见飞鸣鹤在阴。

留滞又烦山寄檄,平安且幸竹传音。

谩誇斋静香凝寝,但觉檐高响发砧。

若把悲愁情绪较,蚤秋不似暮秋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