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德仲

我昔见子京邑时,须发如漆无一丝。

今年相见颍昌市,霜雪满面知为谁。

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

怜子肝心如铁石,昔所谓可今不移。

世间取舍竟谁是,惟有古佛终难欺。

嗟哉我自不知子,意子清净持律师。

忽然微笑不言语,袖中锦绣开新诗。

可怜相识二十载,终日对面初不知。

蚌含明珠不肯吐,暗行沙底藏光辉。

蚌为身计良可耳,旁人不悟宁非嗤。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以前在京城见到你的时候,你的胡须头发黑得没有一根杂色。
今年我们在颍昌重逢,你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我不禁疑惑你是谁。
老朋友分散各地,生死相隔,只剩下影子陪伴你。
我怜惜你心肠如铁石般坚定,过去的信念至今未变。
这世上的是非对错,究竟何人能定?只有古佛的智慧难以欺骗。
唉,我自己都未能完全理解你,你却一心追求清净,做着律师的工作。
你忽然微笑不说话,从袖中拿出新写的诗。
我们相识已有二十年,却从未真正了解彼此。
像蚌含着明珠不愿轻易示人,你在暗处默默发光。
你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旁人或许无法理解,只能嗤笑。

注释

京邑:京城。
漆:黑色。
颍昌市:地名。
霜雪:比喻岁月和沧桑。
故人:老朋友。
律师:古代指精通法律的人。
锦绣:形容诗文华美。
蚌含明珠:比喻人才被隐藏。
旁人:周围的人。
嗤:嘲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赠德仲》,通过对友人德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首先回忆了过去与德仲在京邑相见时,他的须发乌黑,青春焕发。然而,如今在颍昌重逢,德仲已满脸霜雪,显得苍老许多,让人感叹岁月无情。

诗人感慨朋友分散,生死相隔,只有影子相伴,德仲的坚毅性格如铁石一般未曾改变。接着,诗人反思世间取舍,认为唯有古佛难以欺骗,暗示德仲内心的坚定和超脱。他对德仲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称赞他像律师般持守清净,但又以微笑和新诗的形式表达,揭示了两人深厚的情感交流。

最后,诗人惋惜自己与德仲相识多年,却直到现在才真正了解对方,如同蚌含明珠,光芒内敛。他以蚌自比,虽深藏不露,但仍被人误解,表达了对德仲才华的欣赏和对他独特个性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德仲的形象,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襄阳古乐府二首(其一)野鹰来

野鹰来,雄雉走。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

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乾。

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

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

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

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

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

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形式: 乐府曲辞

襄阳古乐府二首(其二)襄阳乐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形式: 乐府曲辞

魏佛狸歌

魏佛狸,饮泗水,黄金甲身铁马箠。

睥睨山川俯画地,画作西方佛名字。

卷舒三军如使指,奔驰万夫凿山觜。

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俯下视。

击钲卷旆抽行营,北徐府中军吏喜。

度僧筑室依云烟,俯窥城郭众山底。

兴亡一瞬五百年,细草荒榛没孤垒。

形式: 古风

双柳

我作新堂,中庭萧然,双柳对峙。

春阳既应,千条万叶,风濯雨洗。

如美妇人,正立栉发,发长至地。

微风徐来,掩冉相缪,乱而复理。

垂之为缨,绾之为结,屈伸如意。

燕雀翔舞,蜩蜇嘶鸣,不召而至。

清霜夜落,众叶如剪,颜色憔悴。

永愧松柏,岁寒不改,见叹夫子。

聊同渊明,攀条啸咏,得酒径醉。

一廛粗给,三黜不去,亦如展惠。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