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黯淡滩登观音寺

古寺俯空滩,溪深客到难。

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

幡影临流湿,钟声出谷寒。

禅心如止水,元不碍风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寺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联“古寺俯空滩,溪深客到难”描绘了寺庙坐落在高处,俯瞰着空旷的河滩,溪流深邃,来访者难以轻易到达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秘幽深的氛围。

颔联“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运用比喻手法,将眼前的波浪比作南海的汹涌,将周围的山峦想象成普陀山的景象,既表现了海天一色的壮阔,也暗示了寺庙与佛教圣地的联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颈联“幡影临流湿,钟声出谷寒”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幡影在溪水中映照,仿佛被水汽所润湿,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而山谷中传出的钟声,清冷悠扬,给人以心灵的洗涤,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禅心如止水,元不碍风湍”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禅心如同平静的水面,即使外界风起云涌,内心依然保持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修为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感悟和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纯净。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凤山逢许道人

高人隐洞天,鸟道入云烟。

且莫论真诀,大都无世缘。

丹炉长自爇,火候岂轻传。

别去不留意,相逢皆偶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渔梁道中怀叶志卿

当年联辔处,已是七周星。

野店曾同宿,流泉忆共听。

殊音来往客,愁思短长亭。

不尽怀乡感,因君增涕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七里滩夜泛

严滩行未尽,雨气逼黄昏。

峡束天疑小,溪深水不浑。

榜歌何处客,灯影几家村。

最是堪愁绝,三声半夜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桐庐晓发

挂帆山县晓,云气满溪阴。

虽有风尘役,能无丘壑心。

人烟依水近,塔影坠江深。

所叹垂纶者,高踪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