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六)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

昔有刘仲伯,精诚于道门。

勤恶使从善,岁会集群贤。

香火日夜勤,亦能感仓天。

命尽应当死,众神与表天。

三魂飞杨澌,七魄入死星。

右神削死藉,左神著生名。

伺命来极济,左相踏地瞋。

普告二十狱,拔出仲伯身。

三魂还复流,七魄还入身。

血脉还运转,百节方更坚。

面目更端严,肉骨更鲜明。

死臣三七日,寝尸还更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修道者刘仲伯通过精诚修行,最终得到神明的垂怜,得以重生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道教修炼理念的深刻阐述,强调了修道者通过勤勉和善行,能够感动天地,甚至改变生死的宿命。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开篇即点明主题,告诫世人修行之道需持之以恒,充满虔诚之心。接下来,“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表明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强调了修行者的善行终将得到神明的回报。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刘仲伯的事迹,具体展现了修行的成果。他“精诚于道门”,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善行,聚集了众多贤士,日夜勤修,最终感动了苍天。即使生命终结,也得到了神明的垂怜,使得他的灵魂得以解脱,七魄回归身体,三魂重新流转,生命得以复生。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的元素,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死亡以及超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和敬畏之情。通过刘仲伯的故事,诗人传达了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生死界限,获得永生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神灵庇佑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七)

吾告时世人,髐骨不别真。

闲时不共语,急便来求人。

死者如流水,去者如浮云。

秦川屯军马,中庭生丛榛。

百中不留一,到思吾本言。

何不学仙道,人身常得存。

形式: 古风

老君十六变词(其一)

一变之时。生在南方亦如火。出胎堕地能独坐。

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䂺。

父母世间惊怪我。复畏寒冻来结果。

身着天衣谁知我。

形式: 古风

老君十六变词(其二)

二变之时。生在西岳在汉川。寄生王家练精神。

出胎堕地谁语言。晃晃昱昱似金银。

三十六色绮罗文。国王欢喜会群臣。

英儒雅士平论。忽然变化作大人。

发眉皓白头柱天。

形式: 古风

老君十六变词(其三)

三变之时。变形易体在北方。出胎堕地能居床。

合口诵经声琅琅。额上三午十二行。

两手不门把文章。配名天地厚阴阳。

从石入金快翱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