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

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

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

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

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翻译

淡淡的烟雾和落日余晖,溪水闪烁着碧绿的光芒。
溪边的桃花和杏花深深浅浅,连绵不断地渲染着春天的色彩。
昨晚我停泊的小船处,枕头下就是沙滩和石滩,耳边传来波涛声和渔笛声。
好梦被惊醒,梦中想要回家却无法回去。
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因此对旅途中的离别感到悲伤。
思念的人儿美丽动人,虽然近在咫尺,却被千山万水阻隔。
这一切都是因为深深的爱恋,舍不得轻易分离。美好的天气和夜晚。
鸳鸯锦帐空寂,想来你也应该在暗中深深地想念我。

注释

淡烟:轻薄的烟雾。
残照:落日余晖。
溪光:溪水的光芒。
碧:绿色。
浅桃:浅色的桃花。
深杏:深色的杏花。
迤逦:连绵不断。
染:渲染。
扁舟:小船。
泊处:停泊的地方。
枕底:枕头下面。
碛:沙滩和石滩。
波声:波涛声。
渔笛:渔夫吹的笛子。
惊回:惊醒。
好梦:美梦。
行役:旅途。
咫尺:近在咫尺。
千山:重重山峦。
深情密爱:深深的爱恋。
轻离拆:轻易分离。
鸳帷:鸳鸯锦帐。
寂寞:空寂。
算得:想来。
暗相忆:暗中想念。

鉴赏

这首《六么令》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开篇"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以淡雅的烟雾和夕阳余晖映照在碧绿的溪水上,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通过浅桃深杏的色彩对比,生动展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词人回忆昨夜泊舟的经历,"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舟泊时的孤独感受。"波声渔笛"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而"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则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家的无奈。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词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旅行的艰辛使他更加思念远方的人。"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即使近在咫尺,却被无形的山川阻隔。

最后,"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揭示了词人不愿轻易分离的原因,是对爱情的执着和珍视。"好天良夕,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在美好的夜晚,词人想象着对方也在默默思念,增添了词作的情感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旅途中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爱情的执着,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其一)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

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其一)杏花

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天然淡泞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

风亭月榭闲相倚,紫玉枝梢红蜡蒂。

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古倾杯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染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楼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榭,烂漫莺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形式: 词牌: 倾杯乐

玉山枕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

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

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

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

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

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

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形式: 词牌: 玉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