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过虎牢》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通过历史的回顾与感慨,展现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首句“鸿沟楚汉割,虎牢晋郑交”,以“鸿沟”和“虎牢”这两个历史上的重要地理标志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古代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中。楚汉相争,晋郑交兵,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代表了权力的更迭,也反映了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影响。
接着,“周衰逮秦亡,海内争雄虓”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从西周衰败到秦朝灭亡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内,各路诸侯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这种无休止的争斗,不仅消耗了无数人的生命,也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
“生民亦何罪,杀戮如刈茅”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战争无辜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普通百姓无辜遭受战争的摧残,他们的生命如同被收割的茅草一般脆弱,毫无尊严可言。
“至今战争地,鬼哭熊昼号”则描绘了战争留下的惨痛痕迹。即使在和平年代,那些曾经发生过战争的地方,仍然能感受到历史的阴霾,仿佛连鬼魂都在哭泣,白天也能听到熊的哀嚎,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长久创伤。
最后,“汜水去汨河,广武来?嵺。浩歌入深峪,悲风起山坳”四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汜水、汨河、广武、深峪、山坳等地名,既是地理的具象化,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浩歌与悲风,分别代表了对历史的颂扬与对战争的哀悼,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综上所述,《过虎牢》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受害者深切的同情。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曲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