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杨大谏徽之

东南云物异,端正产贤人。

才大何高古,名雄始入秦。

文江横舫楫,艺圃刬荆榛。

民事忧偏切,金门老更亲。

天教任孤直,帝亦赏清贫。

功业荣书史,铨题洽缙绅。

苦闻辞禄绶,远拟访仙真。

却顾希颜者,迟留塞草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东南地区的风物独特,这里养育出众多贤能之人。
他们的才华卓越,自古以来就受人敬仰,初入秦国便声名显赫。
文江之上,船只穿梭,艺术园中,辛勤耕耘去除荆棘。
他们深深忧虑百姓疾苦,对朝廷忠诚,即使年老也亲近政务。
上天赋予他们孤直的性格,皇帝也赞赏他们的清贫生活。
他们的功绩被载入史册,与士大夫阶层的交往和谐融洽。
他们虽然婉言辞去官职,却向往寻找仙道真谛。
回首看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春天的塞外停留,期待着相聚。

注释

云物:自然景象。
端正:正直、优秀。
才大:才华出众。
名雄:名声显赫。
文江:比喻文化繁盛之地。
艺圃:艺术园地。
民事:百姓之事。
金门:指朝廷。
孤直:孤傲正直。
清贫:生活清苦。
铨题:选拔官员。
缙绅:士大夫。
辞禄绶:辞去官职。
仙真:仙人或隐士。
希颜:志趣相投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理想人物的赞颂和自我期许。"东南云物异,端正产贤人"表明诗人所处之地多出俊才,气候适宜,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材。这两句通过形容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物的非凡。

"才大何高古,名雄始入秦"则是对某位英雄或有才能者的赞美,表达其才华横溢,声名远播,甚至超越了古人的标准,开始受到关注和认可。这里的“入秦”可能暗示着人物的政治生涯即将展开。

"文江横舫楫,艺圃刬荆榛"描绘了一种学术氛围,其中"文江"指代文学之江,"横舫楫"则是比喻学问四方,广泛交流的场景;而"艺圃"指的是园林或书院,"刬荆榛"则表现了对知识的挖掘和探究。

然而在"民事忧偏切,金门老更亲"中,却流露出了一种社会关怀和个人情感。"民事"是指百姓之事,而"忧偏切"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疾苦的深切担忧;"金门"通常代指官宦家庭,"老更亲"则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可能暗示着诗人虽然在外追求学问和仕途,但内心依然牵挂着家庭。

接下来的"天教任孤直,帝亦赏清贫"则是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顺应以及对于清廉品质的赞美。这里的“天教”指的是自然界或上天的规律,而“任孤直”则是遵循这种规律的态度;“帝亦赏清贫”则表现出统治者对清白之士的赏识。

"功业荣书史,铨题洽缙绅"中的"功业"指的是功绩和事业,而"荣书史"表明这些成就被载入史册;"铨题"是指刻石立碑,以记功绩,而"洽缙绅"则形容这种记录连绵不绝,彰显其重要性。

然而在"苦闻辞禄绶,远拟访仙真"中,却透露出了一种对尘世的超脱和向往。这里的“辞禄”指的是放弃功名利禄,“绶”则是古代官员所佩戴的玉串,这里可能比喻着对物质享受的割舍;"远拟访仙真"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的"却顾希颜者,迟留塞草春"则是一种情感上的回望和留恋。这里“却顾”是转身回首,“希颜”指的是渴望某人的面容,而“迟留”则表达了一种不舍昼夜的感情;"塞草春"则形容边塞之地的萧瑟与春天,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边远而又孤寂的情境。

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士人理想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表达,是一首集赞美、自励和情感抒发于一身的作品。

收录诗词(156)

张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依韵答人九华山图

每忆眠云处,当檐列翠屏。

有时聊极目,尽日坐忘形。

去此心惟苦,悬图恨忽醒。

数峰秋欲活,虚籁夜重听。

地镇三吴远,天连万古青。

几人曾得道,是草即通灵。

松鹤闲窥鼎,龛僧闇诵经。

终须卜长往,回首谢明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郊居会傅逸人

久客惊魂倦,田居乞暂安。

义宁忘力学,贫要奉亲欢。

枕外河声老,门前野色宽。

支流狂绕砌,丛苇品当栏。

书叶招邻彦,扶筇话肺肝。

吟怀难契遇,醉语动辛酸。

隐几岁时变,凭轩雷雨残。

致君须有分,会此掷鱼竿。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朝日莲

少得方为贵,根茎岂异莲。

高低全赖水,舒卷自知天。

已任群芳妒,难妨后笑偏。

向明终有待,呈艳不争先。

爱重频移席,徵求苦费钱。

兰荪饶酷烈,桃杏愧奢妍。

应瑞花中绝,标名世上传。

须栽禁池内,用表太平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登崇阳县美美亭

万象盘回处,年来此创亭。

喧阗当邑地,清绝倚禅扃。

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

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

岸竹风成韵,皋禽晓晒翎。

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

远客凭消恨,高僧与勒铭。

扫苔朝复暮,闲日醉还醒。

不可穷吟思,将须列画屏。

浮虚莫轻赏,美美独丁宁。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