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和坚定的道德立场。诗中的"逊国同来访圣谟"表明诗人与友人一同前来探讨治国安邦的大道理;"适观争国誓师徒"则显示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决心像古代忠诚的师徒一般,共同抗争。
接下来的"耻生汤武干戈日"和"宁死唐虞揖让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宁愿死亡也不背弃道义的坚定态度。"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则是说尽管身体饥饿,但心中充满了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而这种精神上的追求是无法用物质来满足的。
最后两句"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所坚守的信念,即使在这个世界消逝,他们的名字和精神依然存在,虽然身处孤独,但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道德的坚守,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道德选择。
不详
文学家、书法家。一字安仁。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何处传新哢,间关出建章。
至清无奈玉,更巧莫如簧。
谷口凄寒甚,花阴淑景长。
上林栖处稳,慎勿近雕梁。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方瞳神已满,毋死变霜毛。
道味山中澹,诗情事外高。
醉狂玄鹤舞,闲卧白驴豪。
吾素存微尚,他年亦尔曹。
飞势挂岳顶,无时向此倾。
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
万丈寒云湿,千岩暑气清。
沧浪何足羡,就此濯尘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