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君与大夫

吴侯大雅姿,妙龄饱经术。

场屋早蜚声,囊锥颖立出。

携书走帝阍,一第颔髭摘。

夷途骋骏步,霄汉刷健翮。

胸中万馀卷,未试二三策。

谁知廊庙具,反任州县责。

官小不自卑,直道酬平昔。

爱民如爱子,忧国如忧室。

恺悌疲俗苏,廉介贪夫律。

至今遗爱地,籍籍数嘉绩。

松菊动归思,尘埃辞吏役。

挂冠神武门,高卧扬雄宅。

追念平生为,秋毫一无失。

桎梏谢轩冕,膏肓嗜水石。

十载州府间,不见庞公迹。

万事同甑破,百年过箭疾。

呜呼老成人,忽忽就窀穸。

丰碑存众口,馀庆有佳息。

于公虽无憾,岂不为时惜。

作诗遣哀情,诗成转悽恻。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侯才德出众,年轻时已精通学问。
在科举考场名声早扬,才华如同锥尖脱颖而出。
带着书籍叩响皇宫门,一举高中,胡须微颤显得意。
仕途坦荡,他如骏马驰骋,志向高远,翅膀在天际翱翔。
满腹经纶,却未施展全部策略。
谁料才华被朝廷忽视,反而委以州县小职。
职位虽小,他不自卑,坚持正道,回报往日的公正。
他对百姓如亲子般爱护,对国家忧虑如家事。
他的仁慈和廉洁激励了世俗,清廉之风约束了贪婪之人。
他的遗爱之地,人们津津乐道他的丰功伟绩。
松菊引发了他的归隐之情,告别官场劳碌。
辞去官位,居住在扬雄的寓所,回味一生。
回忆一生,行事谨慎,从未有过丝毫差错。
摆脱权贵束缚,喜好山水,淡泊名利。
在州府任职十年,未见庞公般的隐逸。
世事如过眼云烟,人生短暂如飞箭。
哎,老者匆匆离世,身后留下美名。
众人铭记他的丰碑,后人承继他的美德。
于公虽无遗憾,但怎能不为时代惋惜。
写诗抒发哀伤,诗成后更觉悲凉。

注释

吴侯:指有才华的官员。
妙龄:年轻的岁月。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囊锥:比喻人才出众。
一第:科举考试及第。
廊庙具:朝廷栋梁之材。
州县责:地方官职的责任。
庞公:隐士,指不愿做官的人。
窀穸:墓穴,指死亡。
丰碑:赞美逝者的纪念碑。
佳息:美好的后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悼念友人吴君与大夫的作品。诗中赞扬了吴君年轻时才识卓越,在科举考试中早早崭露头角,才华出众。然而仕途并不顺畅,本应担任重要职务,却反而被派往州县任职。尽管职位不高,他仍坚守正道,关爱百姓如亲子,忧心国家如同家事,深受民众爱戴。诗人感叹吴君未能在高位施展抱负,但他的廉洁和德行留下了深远影响。吴君晚年选择归隐,过着简朴的生活,对世事看淡。诗人表达对吴君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其更大抱负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思。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陪实之登姜峰绝顶镌石

抱琴历高峰,拂石就晚阴。

空山对摇落,怀哉千古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偕方次云饯孙守月下同归戏成

北陌争迎丞相车,南郡新分刺史符。

弩矢纷纷夹道趋,旌旗猎猎照通衢。

一时冠盖事奔走,车马不许停斯须。

贤愚贵贱俱物役,始觉名利真区区。

我亦年来忝簪绂,苛礼羁人日湮汩。

往来叨沐主人恩,陶母不恪千金发。

平明联辔逐西风,归路三更踏明月。

解貂野店贳浊酒,醉罢高谭偃溟渤。

风尘薄宦君勿悲,犹胜低回场屋时。

乌帽白袍青竹榻,短檠终夜照红蜡。

形式: 古风

惜别行送林梅卿赴阙

刺桐城边桐叶飞,刺桐城外行人稀。

客来别我有所适,问客此去何当归。

林卿妙龄才秀发,胸中万卷涌溟渤。

家声合沓盖九州,里第嶙峋表双阙。

朅来试吏天南方,骥絷焉能骋所长。

梅仙脱身东市卒,杜老落笔中书堂。

传道淮壖减豺虎,政须礼乐事明主。

之子轩轩霄汉姿,好向春风刷毛羽。

形式: 古风

晚自东湖携藕花归儿辈争插盆池香艳不歇亦供两日嗅玩因成

怪底儿童无远图,埋盆注水插芙蕖。

人心不作非真想,便觉东湖入座隅。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