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
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
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
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杨简的作品,名为《历代诗·其五·东周》。诗中通过对周王朝兴衰历程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王朝更替的感慨。
开篇“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两句,简要概括了西周末年动乱时期,平王为了躲避战乱将都城从镐迁往洛邑的情况,以及后来的几个王的统治状况。"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则是说到了东周时期,虽然国力衰弱,但依然有不少君主在位,维持了大约两百年的时间。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这两句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周朝进入了它的晚期,虽然出现了一些较为贤明的君主,但终究无法挽救颓势。接着“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几句,是对后世王室及英雄人物的一种缅怀和赞美,他们或许在历史上留下了英勇或者明智的印记。
最后,“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则是说从周朝末年的第一个君主到秦国统一六国,经历了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诗人通过这样的历史回顾,表达了一种对历史长河中王朝兴衰的感慨,即便是最强大的帝国,也难逃更替的命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点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周期性、王朝盛衰哲理的深刻理解。
不详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
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
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
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
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
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
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
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
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后稷文王世几传,武王方得天下全。
成康昭穆及共懿,孝夷之后厉兼宣。
幽王见杀平王立,以上凡经四百年。
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
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
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
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