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三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让仆时。

止会摇头道又错,奈何转脚复为非。

比图为家效功力,更却与物生瑕疵。

失在知人不无过,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尧夫并不是因为热爱写诗,写诗只是尧夫用来教导仆人的手段。
他只会摇头说又错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他以比喻的方式教人如家庭般努力,却也因此在事物上产生偏差。
他的过失在于识人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热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
吟诗:作诗。
让仆时:教导仆人的时刻。
摇头:表示否定或不同意。
转脚:转念,改变想法。
比图:比喻。
家:这里比喻教育和生活。
效功力:努力学习和实践。
更却:反而。
与物生瑕疵:在处理事物中出现偏差。
知人:识人,理解他人。
无过:没有错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三十三首,主要通过描述尧夫(邵雍的号)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对诗歌的态度。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尧夫并不是单纯为了爱好而写诗,他的诗作更多出于某种目的或情境。接下来的两句“诗是尧夫让仆时。止会摇头道又错”,描绘了他对于诗歌的严谨和批评精神,即使是自己的作品,也会认真审视,指出错误。

“奈何转脚复为非”暗示他对事物有着深入的思考,即使一时的判断失误,也能自我反省。后两句“比图为家效功力,更却与物生瑕疵”进一步强调他对待学问和生活都一丝不苟,但同时也可能因此在追求完美中产生一些不足。

最后以“失在知人不无过,尧夫非是爱吟诗”总结,承认自己在识人方面可能有过失,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诗歌的热爱和严肃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邵雍作为一个学者的谦逊和求真精神,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与执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二十五)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物时。

物盛物衰随气候,人荣人瘁逐推移。

天边新月有时待,水上落花何处追。

皆是世间常事耳,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九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睡觉时。

梦后旧欢初髣髴,酒醒前事略依稀。

任经生死心无异,虽隔江湖路不迷。

因向此中观至理,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哭张元伯职方

近年老辈频凋落,使我中心又恻然。

洛社挂冠高卧者,唯君清澈如神仙。

昔日与君论少长,今日与君争后先。

把酒酹君君必知,为君洒泪西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唐虞吟

天下目为目,谓之明四目。

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

前旒与黈纩,所贵无近情。

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