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乞巧吟》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借巧与拙的对比,探讨了技艺与本真之间的关系。
诗中开篇即以“小巧害其身,大巧害及人”点明主题,指出过分追求技巧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接着,“倏忽凿混沌,反以丧天真”一句,运用寓言手法,将过度追求技巧比作破坏自然和谐,导致失去纯真。随后,诗人列举五音乱耳、五色迷目,以及离娄、公输的技艺,强调技艺虽精,但不应成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彼巧如可求,得失亦已分。况其不可求,跪拜何纷纭。”这两句进一步阐述,无论技艺是否可求,都应有其界限,不应过度追求。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技巧获得的东西,如纯真、自然等,更不应通过跪拜等外在形式来追求。
最后,诗人以七夕节为背景,表达希望得到“大拙”的愿望,即希望回归简单、纯真的生活状态,不再被外在的技巧和形式所束缚。通过这一愿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内心纯真的向往,以及对过度追求技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巧与拙,探讨了人在追求技艺的同时,如何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和谐,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