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寄子瞻(其二)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祇有彭门夜。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坐隅鵩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名为《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寄子瞻(其二)》。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洗,诗人与友人在彭门共度良宵的情景。

首句“十年秋月照相思”,点明了时间与情感的交织,十年的时光,秋月的清辉,都承载着深深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相从祇有彭门夜”则进一步强调了相聚的地点和时刻的独特性,彭门之夜成为了他们情感交流的背景。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凄凉又充满诗意的氛围。露水侵袭,笳鼓声中蕴含着对远方城阙的思念;寒气逼人,鱼龙在潭下起舞,似乎也在表达着某种情感的波动。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诗人在此表达了聚会时的愉悦与畅谈,夜间的饮酒不仅满足了感官的享受,更让心中的情感得以释放,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秋天的河流奔腾,巨野的水势汹涌;而当水位下降,滕王阁的建筑显得更为突出。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这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与接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这两句反映了世事无常,朝野之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人生的得失如同花开花谢,难以预料。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诗人以月与水为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自然的感慨。明月似乎懂得人间的情感,悄悄地进入人心;而流水却只能绕舍而过,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这两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江市的丰富食材,山村的充足甘蔗,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坐隅鵩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鵩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不祥之鸟,诗人借此表达对未来的担忧;而墙外的蝮蛇则象征着潜在的危险,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

“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感慨。娄公被唾弃,但他依然坚强;冯老面对批评,却无人能定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咏(其二)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

奉亲鱼蟹兼临海,退食琴书定有庵。

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如酣。

共君友契非今日,蔽芾棠阴自剑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咏(其三)

远谪江湖舳尾衔,到来辛苦向谁谈。

畏人野鹤长依岭,厌事山僧祇住庵。

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熟喜初酣。

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茶花二首(其二)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十首(其二)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

蜂游蚁聚知何事,日夜长桥南北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