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咏(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与世事的感悟。
首句“远谪江湖舳尾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如同船只尾部被抛入广阔的江湖之中,孤独而遥远。接下来的“到来辛苦向谁谈”表达了诗人到达贬谪地后的艰辛与孤独,无人可诉说内心的苦楚。
“畏人野鹤长依岭,厌事山僧祇住庵。”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害怕与人交往,如同山间的孤鹤一般,选择独自依附在山岭之上;对于世俗之事感到厌倦,只能与山中的和尚为伴,住在简陋的庵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熟喜初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小确幸。偶然间,一只黄雀飞来,成为他难得的一餐;新酿的美酒成熟,让他在品尝中感到一丝欢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成为了诗人贬谪生活中难得的温暖。
最后,“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自我调侃。他承认自己性格粗疏顽固,近来更是如此,仿佛是随风飘荡的落叶,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这种豁达而又略带无奈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洒脱与淡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我性格的反思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