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怀书客,迟回此路隅。
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
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乃继三台侧,仍将四岳俱。
江山澄气象,崖谷倚冰壶。
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
擢才登粉署,飞步蹑云衢。
起草徵调墨,焚香即宴娱。
光华扬盛矣,霄汉在兹乎。
隐轸推公望,逶迤协帝俞。
轩车辞魏阙,旌节副幽都。
始佩仙郎印,俄兼太守符。
尤多蜀郡理,更得颍川谟。
城邑推雄镇,山川列简图。
旧燕当绝漠,全赵对平芜。
旷野何瀰漫,长亭复郁纡。
始泉遗俗近,活水战场无。
月换思乡陌,星回记斗枢。
岁容归万象,和气发鸿垆。
沦落而谁遇,栖遑有是夫。
不才羞拥肿,干禄谢侏儒。
契阔惭行迈,羁离忆友于。
田园同季子,储蓄异陶朱。
方欲呈高义,吹嘘揖大巫。
永怀吐肝胆,犹惮阻荣枯。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从来贵缝掖,应是念穷途。
不详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
如何每离别,心事复迍邅。
适越虽有以,出关终耿然。
愁霖不可向,长路或难前。
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
谢家徵故事,禹穴访遗编。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