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尹山东庵

地涌琉璃界,天开翡翠林。

那知近湫隘,谁意得幽寻。

日丽花台迥,云横贝阙深。

绀园浮霁彩,琪树带春阴。

玉涧珠泉滴,丹窗绿嶂临。

梵王红锦服,仙女碧瑶簪。

金作山龙甲,朱为海鸟襟。

鸣钟惊雉舞,讲法引猿吟。

境静尘难染,机深虑不侵。

愿因清净力,从此识真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幽静的山中庵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首联“地涌琉璃界,天开翡翠林”以夸张的手法,将庵堂所在之地比作琉璃般璀璨的地界,天空则仿佛铺展着翡翠般的森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之感。

颔联“那知近湫隘,谁意得幽寻”转折,指出庵堂虽处于偏远之地,却能让人在探寻中发现其深藏的幽静与美好。

颈联“日丽花台迥,云横贝阙深”通过日光与云雾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庵堂环境的宁静与神秘,花台与贝阙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尾联“梵王红锦服,仙女碧瑶簪。金作山龙甲,朱为海鸟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庵堂中的人物形象化,梵王穿着红锦服,仙女头戴碧瑶簪,金甲山龙与朱衣海鸟,展现出庵堂内庄重而又不失灵动的氛围。

接下来,“鸣钟惊雉舞,讲法引猿吟”描绘了庵堂日常生活的场景,钟声惊动了山中的雉鸡,猿猴似乎也在倾听法师的教诲,生动地展现了庵堂内外和谐共生的景象。

最后,“境静尘难染,机深虑不侵”表达了庵堂环境的纯净与内心的宁静,暗示了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主题。

“愿因清净力,从此识真心”则是诗人对庵堂精神的感悟,希望借助庵堂的清净之力,人们能够认识到内心的真实与纯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庵堂生活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庵堂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清净与真我认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代闺人怨

璧月鉴朱扉,金风复动帏。

熏炉添夕烬,华烛散炎辉。

孤人处兰室,荡子别金微。

月蓂频陨谢,春草屡芳菲。

腕玉销璚钏,啼珠染翠衣。

调弦閒宝瑟,织锦罢鸣机。

夜衾怀嬿婉,晨镜惜容徽。

梦畏灵鸡唤,心惊旅雁飞。

往岁从征北,连年属建威。

马邑方无戍,龙城已解围。

念兹桃李月,那能独不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题阙

五岳真游远,三山胜景赊。

何如赤县里,自作野人家。

大隐齐东鲁,閒居类浣花。

雪中丹凤阙,舍外白鸥沙。

山影摇书幌,波痕上钓槎。

诗成江愈净,梦觉日将斜。

案有閒僧帖,门无俗士车。

遗安付心事,习静寄生涯。

径忆终南捷,名闻少室誇。

君今谁得似,终老在烟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五溪放棹为严明威赋

昔闻五溪险,今见五溪平。

穗帐迎风卷,楼船带月行。

烟花蜀相庙,露草伏波营。

已竭忠臣节,仍全孝子情。

白云悲望切,黄壤喜沾荣。

古柏森神道,坚珉勒墓城。此中方眷恋,?罢促还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清真轩

甲馆连甍起,閒轩胜景开。

谁言居戚里,宛似入蓬莱。

树接天家近,山从上苑回。

凉飙排闼至,空翠拂檐来。

竹粉飘琴荐,松花落酒杯。

莺啼烟外柳,鹤卧雨中苔。

寄兴多佳赏,陪游得上才。

永和千载远,文采共昭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