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寺

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

距城七里馀,冠盖日亭午。

斜径通采香,远岫对栖虎。

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

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

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

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

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

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

形式: 古风

翻译

苏州有许多精致的寺庙,这座寺尤其古老。
它距离城市大约七里,官员们的车马每天中午都会经过。
一条斜路通往供奉香火的地方,远方的山峦上有老虎栖息。
山门外横跨着一座野桥,塔影倒映在前方的水边。
清晨的钟声从高楼上回荡,傍晚的船只摇动双桨。
寺中的方丈室里有人,正在研习佛法,讲经说法。
虽然忙碌于修行,内心却已宁静,追求道义的乐趣却更苦涩。
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心境以平静为主。
不必一定要隐居深山,山峰环绕的环境就足够了。

注释

精蓝:精致的寺庙。
名尤古:名字特别古老。
冠盖:官员们的车马。
亭午:中午时分。
采香:供奉香火。
栖虎:老虎栖息的山峦。
岩扉:山岩的门扉。
塔影:塔的影子。
晓钟:清晨的钟声。
夕舸:傍晚的船只。
洞禅语:佛教禅宗的教诲。
迹忙心已闲:虽然忙碌但内心宁静。
道乐:追求道义的乐趣。
喧所迁:被喧嚣所影响。
静为主:以平静为主导。
深山林:深山密林。
峰峦绕轩户:山峰环绕房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院建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两句,点明了枫桥寺地处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并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声名。

接着,“距城七里馀,冠盖日亭午”描绘了寺院与城市之间适当的距离,使得寺院远离尘嚣,而“斜径通采香,远岫对栖虎”则展示了寺院四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生机。

“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两句,通过对寺院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强调了寺院之美。随后,“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则以清晨和傍晚两个时间点,勾勒出寺院在不同光线下的宁静与神圣。

诗人通过“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表达了对居住在这座寺院中的人的赞赏,他们不仅身体处于寺院之内,而且心灵也沉浸在佛法修持之中。紧接着,“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则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尘世纷扰与佛法修持之间的心境转变,表明虽然身处繁忙,但心已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状态。

最后,“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在宁静和远离尘嚣生活的追求,并非一定要身处深山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枫桥寺及其周遭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持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内心的宁静来超越外在喧嚣的哲理。

收录诗词(1)

张师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陵别文莹上人(其二)

碧嶂孤云冉冉归,解携情绪异常时。

馀生岁月能多少,此别应难约后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武陵别文莹上人(其一)

忆昔荆州屡过从,当时心已慕冥鸿。

渚宫禅伯唐齐己,淮甸诗豪宋惠崇。

老格疏閒松倚涧,清谈潇洒坐生风。

史官若觅高僧事,莫把名参伎术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句(其三)

分鹿是非皆委梦,落花贵贱不由人。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一)

旧将封侯尽,降王赐姓归。

形式: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