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顾

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

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

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圣人确立了政教体系,万古流传至今。
立志时言语是根本,修养自身行动最重要。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缺,相互关照切莫有偏颇。
荣辱全在于个人修行,忠诚坚贞定能感动上天。
显赫名声如同匹配的珍宝,至高之道也通达玄妙之境。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响应,怎能说近处的就做不到呢?

注释

圣人:指品德与智慧极高,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
垂政教:留下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体系。
万古:自古以来,历久时间。
立志:确立志向。
言为本:言语是表达思想的根本。
修身:修养自身的品德。
行乃先:实际行动最为优先。
相须:相互依赖,互相需要。
宁得阙:岂能缺少。
相顾:相互关照,互相照顾。
无偏:不偏袒,公正。
荣辱:荣耀与耻辱。
当于己:取决于自己。
忠贞:忠诚坚贞。
动天:感动上天,比喻得到高度认可。
大名:显赫的名声。
副宝:匹配的珍宝,比喻极高的荣誉。
至道:最高的道理或境界。
通玄:通达玄妙,深奥难测但又相通。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犹能应:仍然能够响应。
何云:怎能说。
迩者焉:近处的人做不到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吴叔达的作品,名为《言行相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圣人教化、强调个人修养与行为相辅相成的诗篇。

“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这两句表明圣贤之人倡导的政治教诲,是历经千古而不变的宝贵财富,应当世代相传,不可磨灭。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此处强调立志和言辞是根本,而修养自身、端正行为则更应放在首位。意在告诫读者,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以此为基础去行动。

“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这两句意味着互相需要时不应该有所缺失,相互关照时也应当公平无私,不存偏见。这是对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描绘。

“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此处表达的是个人的荣誉与耻辱应由自己来把握,而忠诚和纯正之心,则能感动上苍。这强调了个人品德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这两句将伟大的名声比作珍贵的宝物,同时指出至高无上的道理也同样深奥而难以把握。意在赞美那些能够达到崇高境界的人物和他们的教诲。

“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最后两句表达的是即便相隔千里,也仍旧能够感应与呼应,那些身处尘世、自视甚高之人,又岂在话下。这是对那些不识时务,只知自满自足者的讽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圣贤教化的颂扬,对个人修养和行为的强调,以及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

吴叔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路左佛堂

雀儿来逐飏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

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

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

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

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

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渐浓。

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答李曜

曳履优容日日欢,须言达德倍汍澜。

韶光今已输先手,领得蠙珠掌上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鱼上冰

春水潜鳞发,寒潭旧藻疏。

扬鬐顺气后,振鬣上冰初。

戏广怜空洁,浮清媚景虚。

戒贪还避饵,思达每怀书。

湿映流澌薄,狂游触浪馀。

终希泮涣泽,为化北溟鱼。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