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夜晚披露袈裟的情景,通过对比和意象展现了僧人清贫以及佛法的高洁。首句“共覆三衣中夜寒”,表达了僧人的清贫和夜晚的寒冷,以及他需要盖上几层衣服以御寒。而“披时不镇尼师坛”则暗示着僧侣在早晨进行仪式,但尼师(即比丘尼)的坛场并不庄严,反映出佛教的衰微。
接着,“无因盖得龙宫地”,这里的“龙宫”通常指的是深邃或神秘的地方,这里可能象征着僧侣修行的高远志向。然而,这个地方并非他们所能真正到达,只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境界。
最后,“畦里尘飞叶相残”,这里“畦”指的是田间的小道,诗人通过田野荒废、树叶枯萎的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佛教修行之艰辛和孤寂。
整体上,这首诗融合了对僧侣生活的描写与对佛法深邃性的赞美,以及对于世间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至高境界的情怀。
不详
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尽僧姓支。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
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
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
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彊哉。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