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勾引风声已可听,高阴仍更接岗形。
知君久欲平心气,早晚根傍长茯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刁太博新居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那株松树。"勾引风声已可听",形象地写出松树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与风儿低声交流。"高阴仍更接岗形",进一步描绘松树的挺拔,它的阴影延伸,与山岗相连,展现出其雄伟的身姿。
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理解,知道友人长久以来希望能心境平和,"知君久欲平心气",暗含对友人内心追求宁静的赞赏。最后以"早晚根傍长茯苓"作结,寓意松树生命力顽强,犹如朋友内心的坚韧,期待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如同茯苓般滋养心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成长。整首诗借景抒情,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理解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小舫闲撑莫厌迟,比于刳艇劣相宜。
漕河有处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植干森然美在庭,更怜相倚自青青。
翠姿且有干云势,岂是孤生向远坰。
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
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当时开向杏花后,今日绽当梅萼前。
不畏雪霜何太甚,繁英如火满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