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河清谅嘉瑞,吾帝真圣人。
时哉不我梦,此时为废民。
光阴本跳踯,功业劳苦辛。
一到江陵郡,三年成去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遣兴十首》中的最后一首,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帝王圣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个人的无力感。开篇“河清谅嘉瑞,吾帝真圣人”两句,描绘了一幅河流清澈、祥瑞降临的美好景象,以此来赞颂帝王的圣明,这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通过自然现象来歌颂君主的德政。
紧接着“时哉不我梦,此时为废民”两句,则转换了语气,诗人自称“此时为废民”,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这里的“废民”意味着失去了社会地位或理想的人,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满。
下面的“光阴本跳踯,功业劳苦辛”两句,继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光阴”指的是时光,“跳踯”则形容时间的飞逝,如同跳跃一般。这里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以及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最后,“一到江陵郡,三年成去尘”两句,则具体地描述了一段经历。在这其中,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转变或是完成了某项事业,而“三年成去尘”则意味着这些经历和成就最终也随风而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体悟。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
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
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
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高下鸣。
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情。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
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
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低迷笼树烟,明净当霞日。
阳燄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雪鹭远近飞,渚牙浅深出。
江流复浩荡,相为坐纡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