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乌纱灵寿对秋风,怅望浮云济水东。
官树阴阴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名为《寄裴郓州》。诗中通过对秋风和浮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乌纱灵寿对秋风”,这里的“乌纱”指的是乌帽,一种官员戴的帽子,“灵寿”可能是地名或官职名称。整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怅望浮云济水东”,“怅望”意味着心中有所思念,而这种思念如同浮动的云朵,不可捕捉。浮云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它在天空中自由流动,就像诗人心中的思绪无法遏制。
“官树阴阴铃阁暮”,“官树”指的是官府前的树木,“阴阴”形容树荫浓密,给人以幽深的感觉。铃阁是古代官署的一种建筑,这里用来描绘傍晚时分官署的宁静与孤寂。
“州人转忆白头翁”,“州人”指的是居住在州城中的人们,“转忆”表达了人们回忆往事的心情。白头翁通常形容年老之人,但这里可能也隐喻着诗人的自况,通过他人对白发老者的怀念来反映自己的孤独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风、浮云、官树和州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韩翃以其精妙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深情。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
曾是信陵门下客,两回相吊不胜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云斜日影深松,玉宇瑶坛知几重。
把酒题诗人散后,华阳洞里有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