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图书馆(秘阁)中寻找古籍的艰难情形,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以及对清净环境的向往。诗中的“何啻梁元十万馀”指的是大量的书籍,而“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签重遣八分书”则展示了诗人为了得到这些书籍所付出的努力和过程。这里的“三馆”可能是指宫廷图书馆或其他官方机构,诗人通过各种途径借阅书籍,但仍感到不足。
“芸香欲辟鱼心蠹”中的“芸香”可能象征着高洁的情操,“鱼心蠹”则是一种难以除去的污垢,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纯净的意愿。接着的“汗简犹嫌吏手疏”则表明了诗人对书写速度和质量的不满,即使是快速记录下来的文字,也觉得不够完美。
最后,“号作蓬山应不错,祇缘清净似仙居”中,“蓬山”可能是指隐士或文人的生活,“祇缘”即“只是因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清净环境的向往,这种环境让他感到像住在仙境一样。
总体而言,诗歌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安静、纯粹生活环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