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隐卷

中岁脱尘缨,田庐遂幽独。

灵雨春载阳,繁霜秋始肃。

土屋自冬温,綀衣忌暑溽。

黾勉循所务,焉知时运速。

翳翳桑麻阴,稍稍梨枣熟。

扣门无追呼,登场有嘉谷。

临深其网罟,薙荒理松竹。

披帙欣自怡,举觞念谁属。

俯仰复何愧,逍遥遂忘俗。

禦寇谈力命,南华贵知足。

亦欲抽吾簪,与尔为近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年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中岁脱尘缨,田庐遂幽独。”开篇即点明了隐士的年龄与选择隐居的原因,他已过中年,厌倦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过起了幽静孤独的日子。

“灵雨春载阳,繁霜秋始肃。”春日里,雨水滋润万物,阳光温暖;秋天则霜降,万物开始凋零。四季更迭,自然的规律在诗中得以体现,也暗示着人生的轮回与变化。

“土屋自冬温,綀衣忌暑溽。”冬天,简陋的土屋能保持温暖;夏天,则避免穿着厚重的衣物,以免过于闷热。这反映了隐士对生活的简单与实用态度。

“黾勉循所务,焉知时运速。”尽管努力地从事农事,但时间的流逝却让人难以察觉。这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

“翳翳桑麻阴,稍稍梨枣熟。”茂密的桑树和麻田下,是遮天蔽日的绿荫;梨枣树上,果实渐渐成熟。这一景象既描绘了田园风光,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扣门无追呼,登场有嘉谷。”门前无人打扰,只有丰收的谷物等待收获。这体现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馈赠的珍惜。

“临深其网罟,薙荒理松竹。”面对深水,他布下渔网;荒芜之地,他则修剪松竹。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也反映了隐士的勤劳与智慧。

“披帙欣自怡,举觞念谁属。”翻开书卷,内心感到愉悦;举起酒杯,却在思考与谁共享这份快乐。这表达了隐士在精神世界中的自得与孤独。

“俯仰复何愧,逍遥遂忘俗。”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心中并无愧疚;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他忘记了世俗的束缚。这体现了隐士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禦寇谈力命,南华贵知足。”引用《庄子》中的思想,强调面对困难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认为知足常乐是一种宝贵的智慧。这反映了隐士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亦欲抽吾簪,与尔为近局。”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融入隐士生活,共同享受田园之乐的愿望。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在田园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对自然、生活、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诗意表达。

收录诗词(48)

苏伯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金主簿赴吴江任五首(其一)

美人结飞珰,明月何皠皠。

间之珊瑚枝,其缫以五采。

此物曷致之,锡贡自南海。

有材苟适用,无幽不见采。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送金主簿赴吴江任五首(其二)

嗷嗷众赤子,望望将告谁。

诗人咏岂弟,奔命何可迟。

驭促马则疲,水烦鱼不滋。

往者皆谓然,来者能忽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金主簿赴吴江任五首(其三)

西望姑苏台,近临百花洲。

白露正为霜,行人不可留。

但感鸿雁集,不伤麋鹿游。

月明歌子夜,民生庶其廖。

形式: 古风

送金主簿赴吴江任五首(其四)

远客京城中,赖有之子并。

出处靡不俱,岂异形与影。

俛仰忽不乐,暌离生俄顷。

执手临路岐,语语不知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