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朱朴的《箫杖》诗,以箫杖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箫杖的独特魅力。首句“五音刳节过眉裁”,形象地刻画了箫杖制作的精细工艺,仿佛能听到五音在杖身中流淌,犹如音乐般悦耳。接下来的“七尺连枝九窍开”进一步描绘箫杖的形态,暗示其内部结构的复杂和音韵的丰富。
诗人将普通的筇竹(一种坚韧的竹子)赋予了高雅的艺术生命,称其为韶乐之具,暗示它具有超越寻常的音乐价值。“紫鸾聊假化龙材”则运用神话色彩,将箫杖比喻为紫鸾鸟化身为龙的材料,增添了神秘与尊贵的气息。
“停吹夜月歌桃竹,倦倚春风奏落梅”两句,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出箫杖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无论是月下静听,还是春风吹拂时的悠扬旋律,都让人感受到箫声的美妙和情感的流转。
最后,“年少风情衰老伴,扶持还想凤凰台”表达了对箫杖陪伴岁月变迁的感慨,即使主人已老,箫杖仍如青春伙伴一般,唤起对往昔凤凰台上(可能指宫廷或繁华之地)的美好回忆。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诗意,体现了作者对箫杖的深厚感情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