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道中忆诸弟

斜风细雨猎村庄,北客东行路转长。

惯马久乘难促鞭,小船宜浅亦抛江。

市沽薄薄聊祛湿,野菊离离未荐霜。

两月南来无一字,举头空见雁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龙津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斜风细雨猎村庄,北客东行路转长”,开篇即以斜风细雨的轻柔与北客东行的孤独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行走于蜿蜒曲折的路上,诗人似乎在追寻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

颔联“惯马久乘难促鞭,小船宜浅亦抛江”,通过描写惯马难以驾驭和小船适应浅水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不易与挑战。马儿久经沙场,却因环境限制而无法尽情驰骋;小船在浅水区悠然自得,却也需谨慎前行,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行进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颈联“市沽薄薄聊祛湿,野菊离离未荐霜”,转而描述了途中遇到的日常生活景象。市集上售卖的薄酒虽不足以驱除湿气,但却是旅途中难得的慰藉;而野外的菊花虽未到霜降之时,却已展现出勃勃生机,为这旅途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与生活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感悟。

尾联“两月南来无一字,举头空见雁成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两个月以来,诗人南行至此,却未能与家人通信,抬头只见大雁成行,却无法传递任何消息。这一句情感深沉,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风光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诸子

少壮无如老大催,几将书案叠浮埃。

曾知过后功难补,莫遣仍前事谩堆。

种德可忧门尚狭,教方曾说桂争开。

汲深愧我徒长绠,为问源头一水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至龙游与门生李节推话旧再宿而别

客舫东来便访君,故乡情话两宵分。

林庐念切殊无恙,月旦评高卓有闻。

秋气不妨淩太末,仙槎直拟渡天津。

三杯引满江楼月,临别都应酒半醺。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日薄暮至镇江闻二守梁宗烈以入贺行大负心约惘然者久之诗以寄候聊致惓惓

赤舄金门候晓钟,仙阳何处觅仙踪。

潇条九日无茱菊,摇落千山见竹松。

甘露已擎天上月,焦山犹束海门东。

扁舟会有逢君日,一笑南徐又梦中。

形式: 七言律诗

重至清江感事

水漫长堤晚闸开,清江白首我重来。

因嗟旧树无棠棣,见说常盈半草莱。

大艑嵯峨中贵老,洞箫嘹喨鹤群回。

依依世路成何事,无奈江湖一念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