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五)巽堂

华堂耸严台,地势侧随水。

高临巽宫上,其取名以是。

峨峨宝峰顶,日影正辰巳。

缭栈入云林,诘屈如篆字。

轻霏互亏蔽,乱樾纷间厕。

宾来获清欢,吏散生野思。

静见万物本,一一齐于此。

体道以行权,端居得深旨。

形式: 古风

翻译

华丽的大堂矗立着高台,地形依水而建倾斜。
它位于东南方的高处,名字由此而来。
巍峨的宝峰之巅,阳光正好照在辰巳时分。
蜿蜒的栈道深入云林,曲折如同篆刻的文字。
轻雾时隐时现,杂乱的树荫交错其间。
宾客来访能享受清闲欢乐,官员散去则引发野外思绪。
静观万物本质,一切道理尽在此中。
遵循大道并灵活应对,静心独处能深刻领悟其真谛。

注释

华堂:华丽的大堂。
耸:矗立。
严台:高台。
地势:地形。
侧随水:依水而建倾斜。
巽宫:东南方位。
上:高处。
名:名字。
峨峨:巍峨。
宝峰:宝峰。
顶:之巅。
正辰巳:正好照在辰巳时分。
缭栈:蜿蜒的栈道。
入云林:深入云林。
诘屈:曲折。
篆字:篆刻的文字。
轻霏:轻雾。
亏蔽:时隐时现。
乱樾:杂乱的树荫。
宾来:宾客来访。
清欢:清闲欢乐。
吏散:官员散去。
野思:野外思绪。
万物本:万物的本质。
一一齐于此:一切道理尽在此中。
体道:遵循大道。
行权:灵活应对。
端居:静心独处。
深旨:真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哲理的思考。诗人以华堂为起点,通过地势、台阁的高耸,以及与水的关系,展现了巽宫的壮丽景象,并解释了其名称的由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摹,更是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峨峨宝峰顶,日影正辰巳”一句,通过宝峰之高峻和日光投射在山巅的角度,传达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秩序感。接着,“缭栈入云林,诘屈如篆字”则描绘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氛围,通过树木与云雾相互缠绕,似文字般的自然之景。

“轻霏互亏蔽,乱樾纷间厕”一句中,诗人捕捉了天气变化和树木错杂交织的情形。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

“宾来获清欢,吏散生野思”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客人与官吏也能感受到一份超脱尘世的清净和自由。他们的心灵在这片自然之中得到了净化和解放。

最后,“静见万物本,一一齐于此。体道以行权,端居得深旨”则是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真谛的一种感悟。在这宁静的环境里,万物都显露出其原本面貌,每一个存在都是平等且和谐的。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行使着道德的权威,体现了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所能达到的深远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透露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

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

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

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

犹胜俣俣彼贤者,手把翟籥随群优。

岌如老鹤立海上,退避不与鹙鸧游。

文章岂肯用一律,独取无间有神术。

所蓄未尝资己身,搰搰恰如蜂聚蜜。

有时七日不火食,支体虽羸心不屈。

陵阳谬守卑且劳,马前空愧持旌旄。

平生读书若奊诟,老大下笔侵离骚。

贫且贱焉真可耻,欲挞群邪无尺箠。

安得来亲绛帐旁,日与诸生供唯唯。

须知道义故可乐,莫问功名能得几。

君子道远不计程,死而后已方成名。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形式: 古风

小蟹

骨甲与支节,解络尤精研。

手足虽尔多,能使如一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山中新晴

山中新晴晓烟暖,散带颓冠漱岩畔。

海盐未去猿鹤喜,柴桑初归松菊乱。

林间馀雨时一滴,岭上飞云忽双断。

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山园

久雨无所适,新晴步山园。

西风满高林,败叶惊已翻。

时节急如此,世事安可论。

夜归灯下吟,寒虫伴幽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