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新晴

山中新晴晓烟暖,散带颓冠漱岩畔。

海盐未去猿鹤喜,柴桑初归松菊乱。

林间馀雨时一滴,岭上飞云忽双断。

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山中雨后清晨,薄雾温暖如烟,我摘下帽子在岩石边漱口洗面。
海边的盐还未被雨水冲走,猿猴和鹤鸟为此欢喜;我刚从柴桑归来,满眼是纷乱的松树菊花。
树林里还残留着零星的雨滴,山岭上的云朵忽然分裂成两半。
我怎能伸手抓住那随风翻腾的白云,想要与高飞的鸿雁一同翱翔天际。

注释

山中新晴:雨后放晴。
晓烟暖:清晨的温暖雾气。
颓冠:摘下帽子。
漱岩畔:在岩石边漱口。
海盐:海边的盐。
猿鹤喜:猿猴和鹤鸟欢喜。
柴桑初归:刚从柴桑回来。
松菊乱:松树菊花杂乱。
林间馀雨:树林间残留的雨滴。
岭上飞云:山岭上的云。
忽双断:忽然分裂成两半。
举手恣扶摇:伸手抓住随风翻腾的云。
高鸿:高飞的鸿雁。
拂霄汉:翱翔天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清晨景象,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融入。"山中新晴晓烟暖"一句,便设定了整个画面:在山中的某个清新的早晨,轻柔的晨雾如同温暖的披肩,笼罩着一切。

"散带颓冠漱岩畔"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可能是没有戴帽子的,或许帽子已经有些破旧,但他并不在意,依然在岩石边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洗礼。

接下来的两句"海盐未去猿鹤喜,柴桑初归松菊乱"描绘了山中的生灵和植物都在欢庆这个清新的早晨。海风带来的咸味尚未散去,而猿鹤(可能指的是某种鸟类)却因新鲜的空气而快乐;柴桑(一种植物)初归,意味着它们也回到了自己的栖息地,而松树和菊花则呈现出一种繁茂杂乱之美。

"林间馀雨时一滴"让人联想到清晨后散发的细雨,每当叶尖滴落,便是大自然最柔和的呼唤。紧接着的"岭上飞云忽双断"则展现了山岭之上的云海变幻,偶尔间,有如刀割般的云裂,让人惊叹。

最后两句"安能举手恣扶摇,欲共高鸿拂霄汉"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和对自然力的敬畏。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如何能够去握住那变化莫测的云彩,而后一句则是他想要与那些高飞的鹤共享天际,拂去星辰之间的雾霭,以达到更为广阔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新晴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山园

久雨无所适,新晴步山园。

西风满高林,败叶惊已翻。

时节急如此,世事安可论。

夜归灯下吟,寒虫伴幽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山雨

山雨洒春城,潗潗声颇急。

窗下读书人,横编揭阴湿。

高鸢饿独叫,远燕寒双入。

南园有桃杏,尽抱群梢泣。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已师竹杖

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

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

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

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

如何此独异,天产固非偶。

师初得之谁,此实世未有。

不为师所用,亦共众植朽。

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飞泉山寺

东城兀高峰,爽气浮翠微。

霞光射岩壁,中有寒泉飞。

上方金仙家,煌煌启双扉。

栏干出云表,目可了四围。

我来久不下,幡影移斜晖。

风吹月中桂,天香满人衣。

远渚凫雁落,前岭牛羊归。

尚此恋幽胜,不能手聊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