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文窗窈窕夏室凉,牙床绣幔风前张。

梦无行雨来襄王,银塘水浮青雀舸。

泛泛鸳鸯或右左,一别仙源寻不可。

西峰秀色景如前,年年七夕双星筵。

牛女应笑无会缘,蜡炬成灰落花片。

火传春到依然转,夜台之人独不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独不见》。诗中描绘了一幅夏日清凉、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与哀愁的情感。

首句“文窗窈窕夏室凉”,描绘了精致的窗户在夏日里带来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舒适的氛围。接着,“牙床绣幔风前张”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装饰与布置,通过“牙床”和“绣幔”的细节,展现出主人生活的奢华与雅致。

“梦无行雨来襄王”一句,将梦境与古代传说中的襄王联系起来,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渴望与追求。随后,“银塘水浮青雀舸”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上景象,青色的鸟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

“泛泛鸳鸯或右左,一别仙源寻不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但又意识到这些美好可能难以触及,如同鸳鸯在水中左右游动,却无法真正靠近。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西峰秀色景如前,年年七夕双星筵”则将场景转换至自然景观,以西山的美景与每年一次的七夕节相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美好。这里也暗含了对爱情与相聚的期盼与珍惜。

“牛女应笑无会缘,蜡炬成灰落花片”引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爱情愿望的无奈与哀叹。蜡烛燃尽,花瓣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短暂。

最后,“火传春到依然转,夜台之人独不见”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火光虽能传递春的信息,但夜台之人(可能指已故之人)却无法见到这一景象,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消失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思,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岂是大贤能克己,漫称古佛早安心。

悲欣过后惟馀静,检校前缘没处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消愁二首(其一)

冰簟风微爽,银壶日最长。

覆阶槐叶密,扑户枣花香。

南郭新登麦,西畴遍插秧。

消愁凭问穑,野老试商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消愁二首(其二)

学字成清寄,吟诗作日程。

随缘禁痛定,任运息情营。

天阔云非系,波空月自明。

一般幽契处,安得著将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夏至遣亲藩恭代北郊怵惕靡安徬徨有述

北郊临大祀,代礼制初宣。

祗以新除沐,犹虞碍吉蠲。

瓣香精室里,悃愫泽坛边。

胥荷安贞德,宏承资始天。

可能通旭卉,敢不洁铏笾。

回首思恩命,流光十五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