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城西观吴道子画老君像

湿烟挂龙天海头,角城溽暑如炎州。

白氛翳景失楼阁,蓬莱缥缈不可求。

解衣挥麈子城下,地涌青莲邻古社。

卷帘看画人犹龙,矫首见龙还见画。

碧幢发雪垂过耳,弄笔者谁吴氏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湿烟笼罩着海天相接的地方,角城的暑气如同炎热的州郡。
浓厚的雾气遮蔽了阳光,楼阁消失在视线之外,仙岛蓬莱显得虚无缥缈难以追寻。
在城下解开衣裳挥动麈尾,地面涌出青色莲花,紧邻古老的神社。
卷起窗帘欣赏画卷,人如龙腾,抬眼看去,龙与画相互映照。
翠绿的旗幡上雪花般的东西垂至耳边,是谁在作画,原来是吴家子弟。

注释

湿烟:湿润的烟雾。
龙天海头:海天相接之处。
角城:城墙角落。
溽暑:湿热的暑气。
炎州:炎热之地。
白氛:浓雾。
翳景:遮蔽光线。
楼阁:楼台亭阁。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缥缈:若隐若现。
解衣:脱下衣服。
挥麈:挥动拂尘。
子城:内城。
青莲:青色莲花。
古社:古代神社。
卷帘:卷起窗帘。
看画:欣赏画卷。
犹龙:像龙一样。
碧幢:翠绿色的旗幡。
发雪:像雪花一样。
垂过耳:垂到耳边。
弄笔者:作画者。
吴氏子:姓吴的青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时,在城西观看吴道子所绘的老君像的场景。诗人首先以“湿烟挂龙天海头”起笔,形象地写出夏日湿气蒸腾的景象,仿佛龙气缭绕在天海之间,烘托出炎炎暑热的气氛。接着,“角城溽暑如炎州”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闷热。

诗人观察到浓厚的云雾遮蔽了远处的楼阁,使得仙山蓬莱显得虚无缥缈,难以触及,暗示了画中的仙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解衣挥麈子城下”,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清凉的向往。他发现青莲盛开于附近古老的神社之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气息。

“卷帘看画人犹龙,矫首见龙还见画”两句,通过动作和视觉的转换,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画中,仿佛与画中老君像一同腾跃,既见画中龙,又见画中仙人,意境深远。最后,“碧幢发雪垂过耳,弄笔者谁吴氏子”点明了画作的作者是吴道子,赞美了他高超的技艺,以飘逸的胡须和雪白的发丝形象,赋予画中人物以仙风道骨的气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夏日避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吴道子画作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艺术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芭蕉雨

吴楚灯前侣,芭蕉海上身。

凉宵知过雨,病叶与羁人。

白屋愁看晓,沧洲宿语贫。

西南多苦竹,应与越禽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忆少年.寒食

池塘绿遍,王孙芳草,依依斜日。

游丝卷晴昼,系东风无力。蝶趁幽香蜂酿蜜。

秋千外、卧红堆碧。心情费消遣,更梨花寒食。

形式: 词牌: 忆少年

风入松

老年长忆少年狂。宿粉栖香。

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

笑无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事随春梦去悠扬。

休去思量。近来眼底无姚魏,有谁更、管领年芳。

换得河阳衰鬓,一帘烟雨梅黄。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流子.行乐

少年多行乐,方豪健、何处不嬉游。

记情逐艳波,暖香斜径,醉摇鞭影,扑絮青楼。

难忘是,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

娇雨娱云,旋宽衣带,剩风残月,都在眉头。

一成憔悴损,人惊怪,空自引镜堪羞。

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

念夜寒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