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十七)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十七首,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此诗通过登高远眺,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慨与思考。

首句“登高临四野”,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的开阔景象。接着“北望青山阿”一句,点明了诗人目光所及之处,是远处的青山。随后,“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两句,以松柏的茂盛和飞鸟的鸣叫,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辛酸”不仅指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灵深处的忧郁与挣扎。“怨毒”则可能指向对社会不公、人性阴暗面的不满与愤慨。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接下来,“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两句,引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李公悲东门,可能指的是李斯在秦朝时的遭遇;苏子狭三河,则可能是对苏秦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却最终身陷困境的隐喻。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个体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道德理想(仁)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世间种种苦难的超脱态度。这里既有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也有对普遍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阮籍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故事的引用,以及对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阮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98)

阮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字:嗣宗
  •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 生卒年:210~26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十八)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形式: 古风

咏怀(其二十)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羁旅无俦匹,俛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二十一)

俦物终始殊,修短各异方。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

焉敢希千术,三春表微光。

自非凌风树,憔悴乌有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二十二)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

脩竹隐山阴,射干临层城。葛藟延幽谷,瓜瓞生。

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