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二十一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生命周期与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俦物终始殊,修短各异方。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描绘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在生长环境和寿命上的差异,琅玕(一种竹子)生于高山,芝英(灵芝)则在朱红的殿堂中绽放,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接下来的两句“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转而聚焦于桃李花的美丽与脆弱,它们虽然绚烂一时,却难以逃脱凋零的命运,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易逝。
最后,“焉敢希千术,三春表微光。”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是徒劳的,只能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一丝光明。“自非凌风树,憔悴乌有常。”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只有那些能够超越平凡,像凌风之树一样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在生命的历程中保持活力,避免过早的衰败。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永恒追求的无奈。阮籍以深沉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独特的生命观和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