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董道东的《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中春日景象。首句“那知春欲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意外发现,透露出淡淡的惋惜之情。"石径落花迷"则通过石径上纷飞的落花,展现出春意阑珊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漫步其中的闲适心境。
接下来,“窗静松涛远”描绘了窗户静谧,远处松涛声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帘开月影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面上,月影低垂,显得格外幽深。
“山翁能策杖”中的“山翁”形象,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悠然自得,手持拐杖,显示出老者在山居生活的自在与闲适。“野鹤自幽栖”则以野鹤为喻,表达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超脱。
最后两句“园圃少人迹,苍苔绿满堤”,揭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人迹罕至,青苔覆盖的堤岸更显其自然之美,也暗含诗人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恬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