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四)

结搆陵紫烟,玲珑望青巘。

花开一水明,松暝众壑晚。

惊麇隐还见,长萝披复卷。

既同风中咏,复此林下宴。

流眄属淹延,言归犹缱绻。

谁言薄当世,暂欣尘事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西峰之烟云台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

首句“结搆陵紫烟,玲珑望青巘”描绘了山峰在紫色烟雾中若隐若现,玲珑剔透,远处青色的山峰在视线中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接着,“花开一水明,松暝众壑晚”则将视角转向近处,水面上花朵绽放,明亮照人;松树在傍晚时分笼罩着一层暮色,群山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邃。

“惊麇隐还见,长萝披复卷”描绘了山间动物和植物的生动景象,惊起的野兽虽然隐匿,但依然能隐约看见它们的身影;长长的藤蔓在风中披散又卷起,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既同风中咏,复此林下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之中吟诗作对、畅饮欢聚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流眄属淹延,言归犹缱绻”描述了诗人与友人流连忘返,直到天色渐晚才依依不舍地准备离去。“谁言薄当世,暂欣尘事远”则是诗人内心独白,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暂时逃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的喜悦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秋林读书图为章光远赋(其一)

疏雨稍侵竹,轻飔已满林。

山窗敞虚寂,席户映深沈。

蟏蛸或陊几,蜗牛时触琴。

酌酒□石上,把卷高梧阴。

披览未终帙,繁思浩盈襟。

羲农倏已远,叔季递荒淫。

怀哉鲁连子,轻世有遐心。

愿保金玉体,遗以瑶华音。

行当拂尘服,就子碧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林读书图为章光远赋(其二)

离思方萧索,况复暮秋馀。

衰兰空委露,残荷已委渠。

独忆西风宴,还伤北涧居。

忧来绕庭树,閒拈坠叶书。

霜露日凄凄,园林烟景变。

落日薄寒塘,斜日明秋甸。

陶尊湛清醑,瑶枕含幽怨。

寂寞西窗下,时闻山鸟啭。

形式: 古风

和宋学渊韵

蹇劣非世器,固应知者稀。

遗纷憩灵馆,聊以慰所怀。

芳声契夙仰,良觏副幽期。

逍遥对疏雨,山瓢时共持。

兰言发孤唱,酬章愧典彝。

促席情未慊,结轸念当离。

心知非远别,终系故人思。

形式: 古风

题匡山石室(其一)

群山争盘纡,众壑尽奔放。

中峰最奇绝,直立数千丈。

危搆倚石壁,面势极弘敞。

心神坐超忽,云雨接惝恍。

山色晚更佳,泉声静逾响。

犹言最绝顶,临眺极所往。

欲穷千里目,更试九节杖。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