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杂兴(其五)

天根分上下,月窟几晴阴。

老树吹来古,流芳直到今。

四时花不断,一本理尤深。

记得南轩说,要观生物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天地的界限划分在阴阳两极,月亮的居所时而明亮时而阴暗。
古老的树木仿佛在诉说着历史,它的芬芳一直延续至今。
四季的花朵轮番盛开,其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深厚。
我记得在南窗下,他曾教导我们要用心观察万物。

注释

天根:指天地的界限,象征阴阳两极。
月窟:月亮的居所,比喻天空或宇宙。
老树:象征古老的历史和智慧。
流芳:形容事物的美好声誉流传。
一本理:指事物的普遍法则或道理。
南轩:可能指某个南方的窗户或书房,代指某人。
生物心:观察和理解生命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画面。开篇“天根分上下,月窟几晴阴”两句,通过对天地之根和月亮运行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和无常。

接下来的“老树吹来古,流芳直到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以及这种传统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后世的深刻认识。

“四时花不断,一本理尤深”则是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思考,这种规律(一本理)是深邃而又值得探索的。

最后,“记得南轩说,要观生物心”表明诗人在闲居生活中,通过南轩(可能指某位高僧或智者)的教诲,去观察和领悟万物的心性,这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究。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思,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斋居杂兴(其二)

一身自有一乾坤,拍拍阳和禀得淳。

诗思已随春意动,夜衾不怕晓寒新。

未应云谷成辽邈,常把沧洲入想因。

觅句看书无个事,清泉可饮便非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斋居杂兴(其三)

山水之中足可娱,田园数亩任荒芜。

论交惟有诗知己,把酒相忘月与吾。

秀石漱泉清可砚,孤峰挂日景堪图。

可怜直节如松劲,刚被秦封作大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饯长白李左丞

往来不特地之灵,西有长庚一点星。

九路大开行省府,几人争看小朝廷。

只消馀力镇衡岳,许大先声到洞庭。

净洗甲兵从此去,烦公更为挽沧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饯申屠御史归扬州行台

僻在江南天一隅,烦公原隰遍驰驱。

数元结辈已多矣,百子骏今安得乎。

风力喧传真御史,霜台勇在去贪夫。

翩翩只鹤骑将去,若问腰缠一孔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