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旧部曲

漫游樊水阴,忽见旧部曲。

尚言军中好,犹望有所属。

故令争者心,至死终不足。

与之一杯酒,喻使烧戎服。

兵兴向十年,所见堪叹哭。

相逢是遗人,当合识荣辱。

劝汝学全生,随我畬退谷。

形式: 古风

翻译

漫步在樊水岸边的阴影下,忽然遇见了以前的部下。
他还说军旅生活有其美好,仍旧盼望能有所归属。
因此,让那些争夺之心,直至死亡也不会满足。
我给他一杯酒,比喻让他焚烧掉军装,忘记过去。
战乱已经持续近十年,所见到的一切都令人感叹哭泣。
我们相遇,作为战争的遗存者,应当懂得荣耀与耻辱。
我劝你学习如何全身而退,随我归隐到那耕种的山谷中。

注释

樊水:地名,泛指河流的岸边地带。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这里指以前的战友或下属。
军中好:指军队生活中好的方面。
有所属:有归属感,希望有个依靠或所属的团体。
争者心:争夺名利的心思。
至死终不足:直到死也不会感到满足。
一杯酒:象征性地用酒来表达慰藉或告别。
烧戎服:焚烧军装,表示告别军旅生活。
兵兴:战乱兴起。
堪叹哭:值得叹息和哭泣。
遗人:战争后遗留下来的人,幸存者。
识荣辱:明白什么是荣耀与耻辱。
全生:保全生命,全身而退。
畬退谷:指隐居的田园山谷,畬指开垦过的田地,退谷即隐退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樊水之滨偶遇昔日战友的情景。开篇即以“漫游”二字,设定了诗人闲适的行走情态,而后“忽见旧部曲”则点明了意外重逢旧识的惊喜。接下来的“尚言军中好,犹望有所属”,透露出这位老兵对往日战功的怀念和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故令争者心,至死终不足"一句,则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无尽哀伤,即便生还者亦难以释怀。诗人以酒会友,以“喻使烧戎服”表达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许。

“兵兴向十年,所见堪叹哭”一句,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长久与毁灭带给人们深重的创痛。"相逢是遗人,当合识荣辱"则强调了在战乱中幸存者之间的情谊和共同经历的重要性。

末尾的“劝汝学全生,随我畬退谷”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告——学习那些全身而退的人,随同自己隐居山谷,以求心灵的平静。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怀旧情绪和深沉的战争反思,同时也透露着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喻常吾直

山泽多饥人,闾里多坏屋。

战争且未息,徵敛何时足。

不能救人患,不合食天粟。

何况假一官,而苟求其禄。

近年更长吏,数月未为速。

来者罢而官,岂得不为辱。

劝为辞府主,从我游退谷。

谷中有寒泉,为尔洗尘服。

形式: 古风

喻瀼溪乡旧游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朝阳岩下歌

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零陵城郭夹湘岸,岩洞幽奇带郡城。

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徒有先贤传。

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

形式: 古风

游石溪示学者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

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