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公竹枝歌

赵魏公,宋王孙,风流白晰更能文。

丹青自比董北苑,书法兼工王右军。

至元诏书征草泽,召见廷中推第一。

三府趋朝贺得人,万乘临轩赐颜色。

殿前落笔侍臣惊,鸡林象郡总知名。

夫人通籍宫中宴,儿子承恩内里行。

一家三人书总好,天子频称古来少。

疏广归来有赐金,张芝闲处多章草。

全盛须臾那可伦,百年乔木易成尘。

凄凉故宅属官府,零落诸孙随市人。

空留遗迹传身后,一纸千金争买售。

屏风画绝为谁收,团扇书工亦何有。

唐生购得墨竹枝,一尺中含千尺姿。

若非松雪斋前见,应是沤波亭下披。

曲池已平台已坏,露叶烟丛竟何在。

唯有双溪水北流,至今犹绕空墙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的《赵魏公竹枝歌》,通过对赵魏公家族的描绘,赞美了其家族的才情与显赫地位。诗中首先称赞赵魏公本人风流儒雅,能文善书,书法技艺堪比王羲之,绘画技艺则与董其昌齐名。他的才学受到元朝皇帝的赏识,被征召入朝,被誉为第一。

诗中提及赵魏公一家皆有才,夫人能参与宫中宴会,儿子也受恩于宫廷。然而,家族的荣光并未长久,随着时间流逝,故宅荒凉,子孙凋零,只剩下遗迹被人争购。诗人以赵魏公收藏的墨竹枝为例,感叹其艺术价值,即使在破败的环境中,仍能引起后人的珍视和追寻。

最后,诗人借景抒怀,曲池台榭虽已荒废,但双溪之水依旧流淌,象征着家族历史的痕迹。整首诗通过赵魏公家族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画山水行

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

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

宋祖子孙画龙种,毛骨固是非寻常。

珊瑚宝玦久零落,空有妙艺传文章。

至元天子亲召见,徒步便赐中书郎。

奏图每得天颜喜,盛以金匮白玉堂。

遂令世人争贵重,门户杂遝如堵墙。

雍初腾踔晚一蹶,五陵豪气无时忘。

吴姬越娥坐相拥,始肯落笔挥缣缃。

五日十日一水石,屏障仿佛生辉光。

君家双图何所得,私印乃出牟陵阳。

一图汗漫秋水阔,雁鸿排序投潇湘。

山僧悄寻孤寺远,客子喜甚高帆张。

一图嵂兀众峰出,疏林叶赤天雨霜。

消摇巾舄者谁氏,可是商颜之绮黄?

风尘澒洞二十载,玉轴锦题多散亡。

图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千金藏。

从来好事遂成癖,云烟过眼如毫芒。

君不见王家桓家势尽时,复墙走翙不得将。

何如城南佳山水,千岩万壑摩青苍。

与君对此饮美酒,虽无南宫北苑庸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梁节妇

赤城晓拥青丝骑,玉镜愁鸾落红泪。

冰魂偷逐水仙归,绮楼一夜灵犀碎。

六曲阑空不碍春,罗带盘风轻扬尘。

池波不动夜光碧,青天影落桃花云。

相思月照楼前水,离离芳树流红子。

无情桃李乱中开,不学芙蓉抱霜死。

形式: 古风

赠四明袁生廷玉

和氏善相玉,楚人乃失之。

后王不深谅,空沉沙与泥。

方歅善相马,秦穆犹见疑。

向无孙阳识,终与驽骀齐。

人生穷达在用舍,吕公许负将何为。

君不见淮阴饿隶封侯面,沛公不遇仍贫贱。

又不见新丰孤客人莫顾,可怜未入常何荐。

英雄不用则为鼠,燕颔虎头何足羡。

袁生炯炯双瞳方,走马能识人中王。

如何不带食肉相,一生奔走须眉苍。

由来目睫不自见,何必借取青铜光。

生云富贵不足取,我欲玩世聊徜徉。

昔年夏统在京洛,不说姓名惟卖药。

眼中不见贾侍中,小海歌阑风雨作。

生乎生乎如其人,飘然东归东海滨。

倘过鉴湖逢贺监,为报山人行乞身。

形式: 古风

题赤城霞图送友归台

结发好名山,遨游遍吴楚。

东游不到天台路,长忆兴公赋中语。

赤城焕高霞,翩然空中举。

灵溪碧草春凄凄,瀑水和风响秋雨。

我欲振金策,飘飖凌九垓。

游神不死庭,回光眺琼台。

手招丹丘人,共卧石上苔。

红颜去人不复返,老大求仙嗟已晚。

生今一去愁人心,赠生《赤城图》,听我赤城吟。

劳劳亭下一杯酒,离愁万里生秋阴。

客车明日当早发,云帆孤飞度东越。

国清寺前千尺松,岁晚应归望山雪。

道逢寒山子,为寄相思情未绝。

山人若欲知我心,五界峰头看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