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长洲翁叔昂

鹤发童颜太古形,不资丹石驻颓龄。

平时道谊心常在,浮世风波眼尽经。

汉室曾颁三老帛,庐山不见伍乔星。

几人泪洒坟前树,来读中郎石上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挽长洲翁叔昂》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对逝者形象的描绘和对其生平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鹤发童颜太古形”,以“鹤发童颜”形容逝者,既体现了其年高德劭,又暗示其精神风貌如同仙鹤般超凡脱俗,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不资丹石驻颓龄”一句,表达了逝者并非依靠丹药等药物来延缓衰老,而是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力量,使生命得以超越物质的限制,展现出其人格的魅力。

“平时道谊心常在,浮世风波眼尽经”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在世时的道德情操和人生经历。他始终坚守道义,心地纯净,即使面对世间的风浪和变迁,也能够泰然处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汉室曾颁三老帛,庐山不见伍乔星”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赞美逝者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汉室曾给予三老以荣誉,而庐山不见伍乔星,则暗示逝者声名远播,如同星光照耀四方,影响深远。

最后,“几人泪洒坟前树,来读中郎石上铭”两句,以生动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几人的眼泪洒落在坟前的树木上,而更多的人则前来阅读刻在石头上的铭文,以此寄托哀思,彰显了逝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形象的描绘、对其生平事迹的追忆以及对人们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同时也颂扬了逝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过盐运副使陆公故第

年才二十宰遐方,中岁迁官入建章。

去国共怜双短鬓,到家惟剩一空囊。

高堂亲寿时频祝,北阙君恩老未忘。

富贵消沉人事改,翟公门巷亦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刺鼠

崇墉夏屋惯穿登,此物人间众所憎。

相体本无毛骨异,养生全仗齿牙能。

饱餐公廪频年粟,渴餍私房彻夜灯。

可奈乌圆共眠处,任渠无忌恣凭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寄同年谢骞御史

才向琼林醉绮筵,又乘骢马下南天。

台中老吏称多学,路上行人说少年。

环佩暂离双阙下,封章频到五云边。

春来行尽江东郡,一路停鞭解倒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月十七日

堂上仙翁去不回,升阶愁见旧屏帏。

蓼莪未读眉先蹙,霜露初寒泪已挥。

几夜音容随梦散,半生菽水与心违。

若教化得辽东鹤,莫待千年及早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