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铙歌鼓吹曲(其九)

帝命将臣,誓师于征。伯牙于庭,曰无刘我人。

曲阿惟唐,以及豫章。孽于南国,楚粤是疆。

我师孔武,聿禽其王。始怒皋皋,将臣不怿。

曰如上命,即起予疾。弓韬于衣,刃以不血。

收其石程,焚其侈淫。视于丁宁,筈羽不饮。

取其镈磬,以献于京。于庙告成,垓埏既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宋铙歌鼓吹曲(其九)》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和胜利后的庄严仪式。诗中充满了对帝王命令的忠诚与执行的决心,以及对敌人的彻底征服与对胜利的庆祝。

首先,“帝命将臣,誓师于征”,开篇即描绘了帝王下达征伐命令,将军们在出征前立下誓言的场景,体现了军令的严肃性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

接着,“伯牙于庭,曰无刘我人”,引用了伯牙弹琴的故事,象征着军队在出征前的庄重宣誓,承诺不伤害无辜百姓,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与道德约束。

“曲阿惟唐,以及豫章”、“孽于南国,楚粤是疆”,描述了战争的范围和目标,从江南的曲阿到豫章,再到南方的楚粤地区,显示出战争的广泛性和侵略性。

“我师孔武,聿禽其王”,强调了军队的强大和最终目标——擒获敌方国王,象征着战争的最终胜利。

“始怒皋皋,将臣不怿”,表现了军队在出征前的愤怒与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将领们对胜利的渴望。

“曰如上命,即起予疾”,表达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遵从帝王命令出征的决心,体现了军人的牺牲精神。

“弓韬于衣,刃以不血”,说明了军队在出征时的装备准备,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够避免流血。

“收其石程,焚其侈淫”,意味着征服敌人后,收集敌人的财物,销毁奢侈的生活用品,体现了对财富的合理分配和对奢华生活的否定。

“视于丁宁,筈羽不饮”,强调了军队在征服后对敌人的尊重,不侵犯敌人的生命和财产,体现了文明军队的道德准则。

“取其镈磬,以献于京”,表示将敌人的乐器作为战利品带回京城,象征着胜利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于庙告成,垓埏既平”,最后描绘了在神庙前宣告战争胜利,平定四方的景象,体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统一的庆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壮阔,以及胜利后对和平与文化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宋铙歌鼓吹曲(其十)

版图归,归职方。昔服跗注,备戎行。

帝锡之旆,龙鸟章。酬献命与胥,今上及秦王。

外臣拜稽首,笑颔帝色康。毕同轨,来于梁。

晔灵奕奕,敷重光。愿止剑履,觐带裳。

四海臣妾,配虞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宋铙歌鼓吹曲(其十一)

清源无诸邦,力弱臣秣陵。

间道遣进表,九门望日旌。

愿齿邹与郳,自达天子庭。

四邻彫霸业,国除洗天兵。

皇灵畅遐外,蜑俗迩声明。

归其所隶州,乞身奉朝请。

帝命得陪祀,汤沐在王城。

从兹附庸毕,歌以颂河清。

形式: 古风

宋铙歌鼓吹曲(其十二)

上之回,舞干戚。鸣鸾在镳,士饱力。

桴鼓轰腾,罕山北。馀刃恢恢,军容肃穆。

王畿主辰,参后服神。

继圣伐功,卒扼以偏师,断北狄。矢菆鸣房,猬集的。

质子援绝,亲衔璧。并俗嚬嚬,附于化,以安得。

其屈产,归帝闲。四夷君长,来称藩。

籥节夷乐,示子孙。

形式: 古风

宋骑吹曲.亲征曲第一

云屯列灶驱貔貅,殿前杀马祭蚩尤。

勾陈苍苍太白湿,贼帐梦惊绕营日。

军呼万岁摧太行,华留东抹流电光。

重华继尧坐垂拱,并土再驾无葛疆。

形式: 古风